七一社區        注冊

登高一呼,喚起民族自強不息的磅礡力量【3】

——透過抗戰烽火感受中國共產黨在民族覺醒中的歷史擔當與博大胸懷

2015年07月27日09:4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登高一呼,喚起民族自強不息的磅礡力量

共產黨人把民族大義舉過頭頂,讓一切愛國力量眾志成城

1937年清明節,上午10時,國民黨代表張繼,共產黨代表林伯渠,各自攜帶祭文來到黃帝陵前,逐個宣讀祭文,表達停止內戰、團結御侮的決心。

這是國共兩黨首次同派代表共祭黃陵。兩黨曾經仇深似海、不共戴天。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叛變革命,10年內戰間,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死於國民黨的屠刀之下。僅毛澤東就失去了妻子楊開慧、弟弟毛澤覃、妹妹毛澤建3位親人。

“兄弟阋於牆,外御其侮”。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率先舉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鮮明地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

西安,這座千年古城,見証了共產黨為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愛國民族統一戰線作出的重大貢獻。

1936年12月,在共產黨影響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留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蔣介石,並致電中共中央,聽取意見和主張。

料想自己會落到共產黨手裡,蔣介石一天之內寫下3份遺書。當時,許多人也認為,共產黨會利用這個機會除掉蔣介石。出人意料的是,共產黨從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出發,捐棄前嫌,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這是何等胸懷和擔當!

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共產黨的軍隊在敵后戰場縱橫馳騁。這使國民黨對開展敵后游擊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認識。1939年2月,國民黨在湖南衡山舉辦游擊干部訓練班。中共中央派出30余人的代表團,其中包括軍事、政治教官。擔任訓練班教育長的葉劍英講授《游擊戰概論》課時,聽眾達兩三千人。課堂容納不下,隻得在廣場上講大課。

一切愛國力量都是抗戰勝利的砝碼。為了民族大義,共產黨不僅與國民黨站到同一個戰壕裡,向他們傳授看家本領,還積極團結不同政黨、階層、派別和軍事武裝共同抗戰﹔不僅停止沒收地主土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還在各級政權中實行共產黨、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分各佔三分之一的“三三制”……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國民黨先后3次掀起反共高潮。同時,日本對國民黨政權加緊誘降。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同各愛國黨派團體和廣大人民一起,盡最大努力維護團結抗戰的大局,促使國民黨政權抗戰到底。

曾被譏為一盤散沙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此凝為磐石、堅不可摧!

四萬萬同胞齊奮戰,侵略者的末日來到了

忻口為晉北通向太原的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7年10月11日拂曉,准備進佔太原的日軍主力向忻口發動猛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忻口戰役打響。

戰斗中,日軍飛機狂轟濫炸,給守軍造成重大損失。20日,守軍官兵發現日軍飛機接連幾天都沒來轟炸,開始覺得很奇怪,后來才知道,是深入到敵軍后方的八路軍,趁夜襲擊了陽明堡機場。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特意致電周恩來:“陽明堡燒了敵人24架飛機,是戰爭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戰的將士對八路軍表示感謝!”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在配合國民黨軍隊進行防御作戰的同時,深入敵后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積極創建抗日根據地,先后開辟了華北、華中、華南敵后戰場。

敵后戰場的開辟,起到了毛澤東所說的“拖住敵人,協助正面”的作用,與正面戰場構成了對日軍兩面夾擊的有利戰略態勢。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敵后戰場,敵后軍民抗擊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敵后戰場逐步成為全國抗日的主戰場。

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的互相配合,對抗日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具有決定性意義,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軍事上的成功體現。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齊奮戰。為保衛國家,國民黨軍隊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共同對敵。普通民眾也不畏強暴,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

汪德熙是中國核化學化工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1938年,在中國大學化學系擔任講師的汪德熙,與數百名知識分子離開被日軍佔領的北平,來到冀中抗日根據地。當時,根據地制造的地雷和手榴彈,因主要使用黑火藥裝填,威力不大。一次,八路軍攻打井陘煤礦時,下雨使黑火藥受潮,扔出的許多手榴彈不響。汪德熙等知識分子運用新方法制造炸藥,使八路軍的戰斗力突飛猛進,讓日軍連吃大虧。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使中華民族的整體覺醒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國各階級、各階層、各民族,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無不以各種方式為救亡圖存貢獻自己的力量。

曾在中國遠征軍中任代理連長的胡自坤老人,當年在行軍途中看到一支由1000多名婦女組成的運糧隊。“她們每人身上背著沉重的糧袋,有的胸前還兜著嗷嗷待哺的孩子。有的實在走不動了,就由其他姐妹拉著走……”回憶起當年的場景,老人淚洒衣襟。

團結起來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經過艱苦卓絕的抗爭,中華兒女最終打敗了驕橫一時的日本侵略者,贏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