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凱歌歸”的山城往事【2】

馬 拉

2015年08月04日13: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凱歌歸

 

趙熙手書的“凱歌歸”匾額

1984年,曾在台灣陪護李岳陽的一個隔房侄兒,從台灣繞道日本、香港回重慶找到李家。李滿紅這才知道,爺爺當年到戰時首都重慶后,既然“永不重用”,也無意宦海沉浮,干脆開了一家大館子,而爺爺這個隔房侄兒李平祿,就是凱歌歸的首席堂倌。

李滿紅說:“找到我們的時候,李平祿60多歲,已退休,家人都在台灣。后來他多次回來,就住在我家。他說,最先他在老家放牛,吃不飽,爺爺回去看到他,就說我在重慶開館子,差個跑堂的,你干不干?他就跟著爺爺去了,啥子都要做。婆婆有個使喚丫頭,后來也嫁給他當老婆。”

軍統大特務沈醉曾在回憶錄《軍統內幕》中提到過凱歌歸:“鄒容路有名的四川餐館新味腴。隔壁另一家有名的川菜館凱歌歸,雖為黃埔一期畢業的李岳陽集股開設,是國民黨高級軍官常去的地方,但已和軍統打成一片。”

重慶足球界前輩黃振惇是李家親戚,他說:“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在永川老家太平寨躲飛機,回重慶就住在三孃家裡,就在凱歌歸邊上。凱歌歸介於國泰和頤之時之間,雖是川菜館,但很洋氣。樓下是舞廳,晚上吧台上坐著舞女,《夜上海》和《野玫瑰》的唱片,放得叮裡啷當的。”

美國大兵也是常客,黃振惇說:“美國兵給我們發口香糖,像現在阿司匹林那種一板一板的白色藥片,掏出來,摳一顆給我們。美國人有親和力,喜歡小娃兒。”

李滿紅說:“李平祿當時隻有十五六歲,他說那時的警察還用警徽換他們凱歌歸的員工牌,別小看這個員工牌,看戲不要錢。我爺爺脾氣好,愛講笑話,但有一次,他一進門就扇了李平祿一耳光,李平祿說:‘幺叔,我沒做啥子,你啷個打我呢?’我爺爺說:‘我不打你娃,我打哪個嘛!’李平祿這才明白,我爺爺其實心裡很苦悶!”

從黃埔一期變成凱歌歸一期,李岳陽本來就窩火,一旦聽到從前的黃埔兄弟從前方傳來的戰況,就更加郁悶。黃埔兄弟們還叫他老大哥,李平祿每次都會聽到幺叔很不好意思地說:“啥子老大哥喲,你們在前方拿槍杆子,我在后方拿鍋鏟子﹔你們在前方殺敵,我隻能在這裡殺雞殺鴨。”他把餐館取名凱歌歸,就是祝願黃埔學子浴血抗戰、凱歌歸來的意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