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凱歌歸”的山城往事【3】

馬 拉

2015年08月04日13: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轟炸東京”

 

李滿紅

戰時首都名店雲集,各有名菜。比如小竹林的蒜泥白肉、白玫瑰的紙包雞塊、醉東風的口袋豆腐。李滿紅說:“我爸爸記得,凱歌歸的名菜最先有‘樟茶鴨子’和‘肝膏’等,后來推出3大名菜:一是‘轟炸東京’,就是鍋巴魷魚﹔二是‘還我河山’,就是荷葉粉蒸肉﹔三是‘凱歌歸來’,就是清蒸中華鱘,都跟我爺爺的抗戰心情有關。”

“轟炸東京”的原型“鍋巴肉片”,本是一道傳統川菜,又叫“響堂肉片”,被李岳陽包裝成“轟炸東京”后,從此成為“陪都第一名菜”。據市府參事室文史老前輩陳蘭蓀先生《重慶舊聞錄1937-1945(官場鉤沉)》中《李岳陽開“凱歌歸”餐廳》一文所述:1944年6月16日這天,李岳陽和白玫瑰餐廳的老板唐紹武正在凱歌歸閑聊,政府防空處主持日常工作的防空專家丁榮燦少將興沖沖跑來說:美國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已於當天零點從成都基地起飛,首次轟炸日本本土的鋼鐵中心八幡市。

李岳陽和唐紹武這些美食家,就想以菜報國,表達心意。他們原來有一道鍋巴海參或魷魚的名菜,就是把炸得酥脆的鍋巴放在大盤中墊底,堂倌端上桌,再把一大碗熱滾滾的海參湯居高“淋”下,酥脆鍋巴一遇熱湯,立馬濺起一陣“嚓嚓”作響的“轟炸”之聲,色香味俱全,以聲奪人。

李岳陽他們把這道老菜翻新命名為“轟炸東京”,並宣布凱歌歸和白玫瑰餐廳從即日起,此菜贈送3天,堂倌一邊上菜,一邊報菜名“轟炸東京了!轟炸東京了!”討個口彩,火遍重慶。

凱歌歸后來開到上海去了,李滿紅說:“1948年,婆婆在台灣高雄和台北開了家凱歌歸。在上海,門外炮聲轟隆,我爺爺還在忙著給凱歌歸搞裝修。最后隻能穿件襯衫,坐最后一班軍艦逃回台灣。高雄那個凱歌歸,最后賣給了‘海軍司令’桂永清辦海軍俱樂部。在台灣,爺爺花9根金條買了棟日式小平房,一家人艱難度日。蔣經國上台后,日子好過了,爺爺去世后還被追認為中將。”

現在,川中名士、榮縣大文人趙熙手書的“凱歌歸”匾額還放在爺爺台灣的家裡。李滿紅有一個心願,“我一直在想,好久去台灣跟婆婆和那邊的親戚們商量,我們下一代是不是在台北或在重慶,把爺爺創下的老字號‘凱歌歸’再開起來?”

(作者單位:重慶晨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