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拉
1932年,淞滬會戰期間,李岳陽(左一)與俞濟時、李延年、宣鐵吾合影,李岳陽題“還我河山”(資料圖)
1940年,李岳陽在重慶
李滿紅翻開一本封面燙著金字的李氏家譜,裡面篇幅最多的是關於他爺爺李岳陽的事跡和照片。李岳陽出生於四川安岳,黃埔一期學生,和國共兩黨名將孫元良、李延年、徐向前和左權是同學。黃埔畢業后曾參加過東征、北伐和淞滬會戰。因和賀龍是結拜兄弟,曾放賀龍一馬,后來被老蔣撤職並撤銷黃埔學籍。20世紀40年代在重慶改行,開了一家名叫“凱歌歸”的餐廳,發明了名菜“轟炸東京”。1982年,李岳陽於台灣病逝,葬禮由台“國防部”3軍儀仗隊用國民黨黨旗蓋棺,孫元良、王叔銘任蓋棺人,蔣經國題寫墓碑“忠勤堪念”。
黃埔生
李滿紅已故父親李任曾任重慶25中校長,還曾是陶行知的學生。李滿紅說:“1944年,陶行知到爺爺家作客,爺爺拉著我爸爸的手說:‘犬子並非天才,而是地才,就跟陶先生去讀書吧。’5年后,爺爺去了台灣。1982年,本來約定在香港和我爸爸見面,但從台北出發之前,爺爺把腿摔傷了,隻有婆婆來到香港,和我爸爸、媽媽、大哥見了一面。”
李任此后再也沒有機會見到父親李岳陽,李滿紅說:“爺爺老家在安岳,但爸爸從小隻說我們老家在瀘州,因為婆婆是瀘州人。爸爸經歷過文革,從來不說爺爺的事。直到爸爸到香港和婆婆見了一面,安岳老家也來人對我說,滿滿,你爺爺了不起,我才曉得自己原來有一個黃埔出身的爺爺。”
李滿紅這才開始從父親和老家人那裡“看見”爺爺。“爺爺最早是四川桑蠶學校的學生,后來考入四川軍官教導團,畢業后,從排長、連長做到團長。黃埔軍校開辦時,爺爺已在石青陽(楊滄白的學生,重慶大袍哥石孝先的父親——作者注)的部隊當了6年團長,他馬上辭職去投考黃埔。學校見他當過團長,要他當教官,但他不干,偏要當學生,考入了黃埔一期。他與胡宗南、曾擴情、韓浚4人的年齡最大,同學都喊他們‘老大哥’。”
畢業后,李岳陽參加了北伐,和黃埔同學一起擊潰吳佩孚主力,佔領武漢后,和綠林好漢出身的賀龍一見如故,義結金蘭。李滿紅回憶:“爸爸小時候曾看過爺爺的一本相冊,有很多他在戰場上的照片,有些是騎馬照的。爸爸說,爺爺從小飽讀詩書,是個儒將。他還記得爺爺在照片下方配了一些字句,像‘斬將牽旗,追奔逐北’‘疲兵再戰,一以當千’‘踏花歸來馬蹄香’,很有詩意!”
當賀龍參加南昌起義失敗后,率部轉戰,要通過李岳陽的防區,這就給李岳陽出了一道難題:一邊是江湖兄弟情,一邊是老蔣校長令。老蔣事先已密令他加強截擊,不讓賀龍通過。“最后,我爺爺還是偏向結拜弟兄,和賀龍暗中商定‘你們半夜偷偷通過,我睜隻眼閉隻眼’。老蔣后來覺得我爺爺負了他,本想嚴懲,但又念師生之情,就把我爺爺的黃埔學籍和團長職務撤銷了,永不重用。新中國成立后,賀龍帶了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送給我爸爸,爸爸后來捐給了安岳博物館。”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