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嘹亮的抗戰歌聲 偉大的民族精神【4】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歌曲選登及背后故事(之二)

周紅岩

2015年08月11日14:14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嘹亮的抗戰歌聲 偉大的民族精神

硝煙中彈響的土琵琶

由蘆芒、何彬作詞,呂其明作曲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歌曲,是故事影片《鐵道游擊隊》的插曲,創作於1956年。這首極具“硝煙味道”的歌曲,表現的是一群被圍困在微山湖礁島上的游擊隊員,在連續打退敵人數次進攻后,天已黃昏,他們利用戰斗間隙聚集在土坡前,彈起了土琵琶,一戰士領頭邊彈邊唱,其他戰士也跟著唱了起來,那歌聲悠揚動聽,彌漫在陣地上,飄蕩在硝煙中,以此歌頌處在艱苦環境中游擊隊員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由於該故事發生在山東一帶,歌詞又取自於民謠體,所以作曲家採用了山東民歌中極富典型意義的旋法和調式落音,並結合方言的音調,創作了這首膾炙人口,又通俗、淳朴、易學、易唱的插曲。因為這首歌採用了以帶再現的三部曲式寫成手法,整個曲子顯得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充滿了敘事性和故事性。開始四句寫戰斗小憩時的環境:太陽落山了,鬼子被打退了,微山湖上一片寂靜,戰士們彈起土琵琶,唱起了動人的歌謠﹔中間一段描寫了戰士的英勇殺敵場面,並生動記錄了一個個戰斗場景: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奔馳的駿馬,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爬飛車,搞機槍,闖火車,炸橋梁,都形象地抒發了革命英雄主義的氣概和情懷﹔第三段再回到開始的四句,以更為迷人的意境,表現了戰士們對勝利一定到來的堅定信念。

提及這首歌的創作經過,曲作家呂其明在不同的場合都謙虛地表達了這樣的意思:“當時我創作這首歌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僅是為寫一首普通的插曲而已,創作的想法也沒有那麼多,可以說既簡單又朴素,准確地講是自然的流露的結果。”但正是這“自然的流露”,卻充分顯示了作曲家深厚的民間音樂功底和對戰斗生活的深刻理解。也正是這其中“自然的流露”,才使這首歌曲廣為流傳,久唱不衰,並被一代代人所喜愛。

(《解放軍報》2015年08月11日 09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