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江蘇省泗洪縣92歲抗戰老兵張道干,苦尋黨員身份70載,堅守黨員本色一輩子——

“沒有黨員身份,我也是個黨員!”【3】

2015年08月11日14:19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沒有黨員身份,我也是個黨員!”

一生追尋,尋找的是終身的信仰,靈魂的歸宿

一個不識字的孤寡老漢,在苦苦尋找黨員身份的這70年裡,有過多少曲折、遭過多少冷遇,我們今天想完全了解已不可能,但總能想象得到那有多艱難。

他找過當年的黨小組長韓忠泰,找過幾任村支部書記,還找過鎮上領導,但是大家誰也無法証明他的黨員身份。

絕望中,有人跟他說:“你不是有入黨介紹人麼,他肯定能給你証明。”

於是,張道干開始到處尋找一位叫馬振藻的人。

身體好的時候,他就自己到周圍村裡轉,挨家挨戶打聽﹔身體不行了,就讓侄子陪著他一起找。這些年,他們問遍了方圓幾十公裡內村庄的老人。最近兩年,張紹寶還在網上發布尋人啟事。

但是,張道干不識字,他光知道入黨介紹人叫什麼,卻不知道“馬振藻”到底是哪三個字。“我們一開始以為是‘馬振早’,找了好幾年才知道弄錯了。”張紹寶說起找人經歷,連連嘆氣,“不少人冷嘲熱諷,唉,也就是大伯堅持要找。”

1998年,張道干生了一場重病,連續11天粒米未進。精神恍惚間,老人念念不忘的還是找黨的事。“他淌著眼淚說,這一輩子算是‘白瞎’了,‘打鬼子’的歷史沒了,黨員身份也找不到了。”這一幕深深打動了張紹寶,“我真沒想到,大伯對這事這麼看重。”於是張家其他人也加入到尋找馬振藻的隊伍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年初,一篇講述張道干和馬振藻一起抗日故事的文章,被馬振藻的兒子看到,雙方由此取得聯系。7月中旬,通過央視《等著我》欄目,張道干和馬振藻的妻子楊美田相聚在北京,兩位分別70年的戰友終於重逢。

盡管馬振藻已於1991年去世,但楊美田明確表示,自己對那段歷史記憶猶新,對張道干入黨的經過知根知底,願意為其証明黨員身份。

張道干,這位70年來都在尋找黨員身份的耄耋老人,當場老淚縱橫:“老大姐,我總算找到你們了!總算找到組織了!我滿足了……”

採訪中,我們問他:“你為啥非要找回這個1942年入黨的黨員身份?”

老人有些激動,往地上杵杵拐杖:“我咋能不找嘛!”

曾經幫助張道干認定老兵身份的泗洪縣人武部政委朱長春,頗有感慨:“一個黨員的身份,對於張道干來說,並不能給他帶來多少物質財富。隻有真正信仰共產主義的人,才會這麼看重這個身份、珍惜這份榮譽。”

張道干,一輩子清貧,一輩子正直,一輩子都在尋找黨員身份。他一生所追尋的,是信念,是歸宿。

對比起這個執著得有些“杠頭”的老人,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我是否配得上“黨員”這個稱號?我是否做到了黨旗下許下的誓言?我是否從心底去信黨、愛黨?

這些反省和思考,是老兵張道干帶給我們最重要的精神財富。

採訪結束后,記者聯系到泗洪縣委組織部負責同志。據悉,他們已經對張道干的情況有所了解,7月底已派專人到村裡了解情況。目前,他們正按照規定程序,整理為張道干落實黨員身份一事的相關材料,即將上報江蘇省委組織部門。本報將繼續關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