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江蘇省泗洪縣92歲抗戰老兵張道干,苦尋黨員身份70載,堅守黨員本色一輩子——

“沒有黨員身份,我也是個黨員!”【4】

2015年08月11日14:19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沒有黨員身份,我也是個黨員!”

記者手記

比起“老杠頭”,我們缺點啥?

採訪結束后,張道干與記者相互敬禮作別。劉國海攝

第一天採訪結束,回縣城的車上,同行的幾個人都有一種感覺,這老頭,太倔了。

指導員幾次讓他入黨,他不入,他說一生不入二次黨。如果他入了,那現在的他,黨齡也70年了。說不定,他不用歷經這70年尋訪路上的風風雨雨。

困難時期,干部想多要點糧,他不給,還敢教訓干部。照現在有些人的說法,那就是傻。

3塊銀元,至少可以讓家人吃一段時間的飽飯。但他覺得,那是黨的財產,就一分一毫不能動。所以他默默替黨把這份財產保管了73年。

黨員身份丟了,他一定要找。他一直堅持著,不惜忍受著冷遇、嘲諷,非要為自己的歷史和身份找到証明。

按說,這個眼裡揉不進一粒沙子的“老杠頭”,會讓周圍人不舒服,因為他太有棱角了。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在熱心幫他?為什麼村裡老人提到他就豎大拇指?

是不是他的這份倔強執著、愛憎分明、大公無私,正是代表了黨員形象?正是現在這個社會所渴求的?

採訪過程中,我曾反復問他,到底為什麼這麼堅持找回黨員身份,安穩度日不好麼?老人的答案就是:“我咋能不找嘛!”

張道干沒什麼文化,對自己的做法也總結不出許多道理。在他看來,尋找黨員身份,尋找入黨介紹人,是必須去做,是沒有理由的事情。他甚至覺得自己沒做啥大事,為什麼我還要來採訪他、追問他。

但就是這些簡單平凡的事情,對每個黨員卻是一次黨性靈魂上的拷問。

你能否做到公私分明、大公無私?

黨員身份,在你心中有多重?

失去黨員身份,你能否依舊信仰黨、追隨黨?

黨,對你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

對比起這位“老杠頭”,我們還有多少問題要思考?

兩天的採訪下來,我已經被這位“老杠頭”感動。聊了這麼久,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我愛黨”“我信黨”,但他用一生的追隨,給自己烙上了最深的黨員印記。

他用70年“杠頭”的經歷告訴我們,入黨不是一下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情。認定的事情,許下的諾言,就得用一輩子去追隨,去踐行,不離不棄。

這樣的人很簡單,這樣的人也很不簡單。

臨別時,老人給我們敬禮。干枯的手,顫顫舉到眉間,現場無人不動容,趕忙還禮。

這樣的一位老兵,這樣的一位老人,無論有沒有黨員身份,他在我心中,都已經是一座豐碑。(記者 袁麗萍 陳利 特約記者 田亞威)

(《解放軍報》2015年08月11日 10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