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瑋(北京)
歷經磨難情不變
平常,人們總說:兩口子在一起過日子,時間長了總免不了要經受各種考驗。盡管張潔清和彭真長達58年的婚姻經歷過一場場風暴,但是歷經風暴的洗禮,兩位革命者的風骨越加硬朗,人生更加圓滿完美。
1940年冬天,日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又一次大“掃蕩”。此時的張潔清已身懷六甲,而彭真正好去了延安。晉察冀分局的同志把一些病人和女同志組織起來進行反“掃蕩”。就要臨產的張潔清也挺著大肚子加入了反“掃蕩”的隊伍。11月28日,部隊到了盂縣,張潔清突然覺得肚子陣痛起來。在一間露天的破教室裡,張潔清匆匆生下第一個孩子。還沒從分娩的痛苦和疲憊中緩過來,日軍就來了。剛剛落地的孩子被大衣一裹,和躺在擔架上的媽媽一起上山,逃離敵人的追擊。張潔清一輩子都難忘那個場景——在那大山裡,雪下著,北風咆哮著,干枯的樹枝發出尖利的叫聲。 山高路陡,一個人走都困難,何況抬著擔架爬山。張潔清對抬擔架的老鄉說:“讓我下來,我能走。”老鄉說什麼也不肯。為了減輕重量,張潔清把蓋在身上的被子扔了下去,隻剩一條薄薄的軍毯。冰天雪地裡,張潔清從此落下了腰腿疼的病根兒。
新中國成立后,張潔清就一直住在北京那所位於市區卻分外寂靜的小院裡。雖然是大小姐出身,又是領導人的夫人,但在張潔清身上,卻沒有一點高高在上的架子,凡是見過張潔清的人都會感受到她身上自然顯現的律己、平和和善意。按規定,組織上兩次准備給張潔清增加工資,而她卻兩次寫報告,說明自己在彭真身邊工作,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有限,要求組織上不必給她提級。於是,她的工資和相同情況的人相比,低了三四級。
在這點上,彭真夫妻倆心有默契。1988年,身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彭真為推進中國干部年輕化進程,堅決地辭去了一切職務,甚至連全國人大代表也不是。彭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稱自己是“公民一個,共產黨員一名”。而在更多的時間裡,張潔清一直是“公民一個,共產黨員一名”。在丈夫工作順利的時候,她屈居身后,在丈夫受到挫折的時候,她堅定地支撐。
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北京爆發了,剛剛走上正軌的新中國法制事業被毀於一旦,而親手創建了新中國法制基礎的彭真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受到批判,被停止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職務,同時被撤銷了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和市長的職務,於1966年12月3日被正式監禁。半年后,一直作為彭真秘書的張潔清也被關進了秦城監獄,一關就是7年。從此,夫妻之間就中斷了音信。他們正在北大上學的女兒被送到河南農場﹔大兒子被軟禁在農場﹔二兒子被送到離邊境僅200公裡的地方插隊勞動﹔小兒子被抓進北京市少年管教所。
“四人幫”一伙想從張潔清身上打開突破口,將彭真定為“反革命”,他們讓她揭發彭真的“反革命罪行”。於是,張潔清就從“魏先生”說起,從晉察冀黨校說起,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彭真勤勤懇懇為黨工作說起,直至最后,“四人幫”一伙也沒有從她這裡撈到任何“口供”。
女兒傅彥記得,1972年,她接到通知可以去探監。而在這之前,她和哥哥弟弟對父母的情況一無所知,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媽媽,因為媽媽一直體弱多病,他們怕她熬不過來。可當他們在監獄裡見到媽媽時,不禁為她的堅強而驚嘆。那時的張潔清,頭發雖然白了,但意志並沒有消沉,臉上仍然帶著平靜、從容的微笑,只是眼睛裡更多了幾分堅定。她告訴孩子們,要相信他們的父親,父親沒有罪,相信黨一定會把事情查清楚。短暫的探監就要結束,當看到母親往回走時,想到不知什麼時候母女才能相見,傅彥忍不住大哭起來。已經走到門口的張潔清聽到女兒的哭泣聲,停下腳步回過頭,用堅定的目光望著女兒。透過淚光,傅彥讀懂了媽媽眼睛裡的話語:“女兒,不許哭,堅強些。”傅彥止住哭泣擦干眼淚,她從媽媽的目光中得到了一種特別的力量。望著母親離去的背影,傅彥突然覺得此時她才明白,母親瘦弱的身軀裡,原來有著這樣鋼打鐵鑄的傲骨和信念!
1978年12月28日,張潔清和彭真被通知舉家返京。由於不知道前面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他們把破爛家具連破面缸都打包帶了回來。飛機到北京一停穩,隻見機下擁上來300多人,一位機場女服務員一聲:“彭市長,我們盼了您多少年,您終於回來了。”引發了在場人哭聲一片。
不久,中共中央發出文件,推倒一切強加在彭真頭上的不實之詞,彭真又重返政壇。出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后,彭真工作十分繁忙。此時的張潔清,用她那纖弱的身體,全力支持彭真的工作。這使彭真深受感動,他不止一次地對家人說:“撒切爾是個女強人,我們共產黨也有女強人,潔清就是一個。”
1992年9月,彭真的病情突然加重,曾幾次出現病危。一天晚上,彭真突然感覺不行了,要跟大家告別。他先跟張潔清告別,他說:“咱們兩人,我跟你很幸福。”這麼短短的一句話,曾是彭真想留給妻子最后的“愛的宣言”。所幸后來經過精心治療,彭真的身體又有所恢復。在床上躺了近1年半后,他又重新站起來,又重新走路了。
5年后,彭真再次病重。當死神威脅生命時,他以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坦蕩胸懷對親屬和工作人員說:“我這一生沒有遺憾,我們要愉快地告別。希望你們繼續奮斗!”1997年4月26日,這是張潔清生命當中最為晦暗的一天。就在那一天,與她相伴幾十年的人生伴侶彭真離開了人世間,離開了親人們,離開了他熱愛了一生的人民,離開了他為之奮斗了終身的事業。彭真臨終時,張潔清握著他的手,聽到他斷斷續續地說“中國革命……馬列主義……”淚眼模糊中,看到丈夫安詳的面容,張潔清覺得心中猛然失去了一角。
在彭真的告別儀式上,張潔清率子孫敬獻了花圈,花圈的緞帶上寫著:“我們永遠和你在一起。”張潔清與親屬一起護送彭真的遺體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最后為親人送行。當看到人們擁上十裡長街為彭真送行,兩萬多人在八寶山和彭真作最后告別的場景時,張潔清清晰地感到丈夫的英靈並未離去。如今,103歲的張潔清也駕鶴西去,作為戰友,作為妻子,她終於在另一個世界與丈夫團聚了。
來源:《黨史縱覽》第八期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