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授銜儀式舉行,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名字不僅僅是標識一個人的“符號”,也寓含著一個人的抱負和志向。黨史頻道盤點開國元帥的原名,與網友一起分享他們取名或改名的背后故事。
1922年9月,朱德離開上海前往法國
朱德名字斯諾解讀為:“紅色的品德”
朱德戎馬生涯的一生中,曾用過好幾個別名。朱德的母親生下他時,給他取的乳名叫“狗兒”。朱德小時候,朱家有時也按川北習俗,稱呼他為“狗娃子”。朱德4歲時,父親按照朱家的祖傳字輩,給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給他改名為“朱玉階”,希望他往后用功讀書,要像玉石那樣潔白做人,立志沿著玉石砌成的階梯,步步登高。1909年初春,朱玉階投考雲南陸軍講武堂,因講武堂是滇人所辦,因此隻收雲南省人。朱玉階求學心切,於是假稱是雲南臨安府蒙自縣人,並改名為“朱德”。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談到朱德時寫道:“這個名字很貼切,因為這個名字由於在文字上的奇異巧合,在中文中的兩個字正好是‘紅色的品德’的意思。”
推薦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