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蘭英
陳雲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卓越的領導人。他生前一貫反對領導干部搞特殊化,時時刻刻把自己擺在普通共產黨員的位置上。在他逝世后,除了2萬元的稿費外,他的遺物中有幾件物品最為特別——幾張收據、一隻棕色皮箱、一把老式刮胡刀和一隻破舊的“被包”。在這些普普通通的物品背后,有著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從中折射出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質。
鮮為人知的幾張收據
陳雲一生淡泊。他曾經書寫下這樣一個條幅:“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利益重如山。”
1959年6月至1960年6月,陳雲因心臟病由夫人於若木陪同到杭州休養。按理說,陳雲是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夫人陪同照顧理應視為公務。然而,陳雲卻不這麼看,他對於若木說:“你在陪我期間的工資不能拿。”
於是,於若木回京上班后,把攢了一年的2000多元工資全部退了回去。單位將退回的工資開出一張收據。如今,當年的這張收據珍藏在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中。
無獨有偶。1971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的陳雲的大女兒陳偉力,來到江西南昌照顧父親。其間,單位也照常給她開出工資,但陳雲對女兒說:“國家發給你工資是讓你給國家做事,這段時間你沒有給國家做事,就不應該拿工資,你將來要把工資退還給公家。”1972年6月,陳偉力回到物理研究所,把這一段時間的工資悉數退還給了單位。
20世紀80年代初,《陳雲文稿選編(1949-1956)》出版發行。1982年8月24日,陳雲收到5000元的稿費,9月25日,他將這筆稿費全部交了黨費。現在,這張黨費收據珍藏在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
此后,《陳雲文選》第二卷、第三卷陸續出版發行,陳雲也得到了一大筆稿費,但他還打算全部作黨費上交。秘書勸他先存起來,以后可以捐給某項事業。后來,他把這筆稿費分別捐給了希望工程和新成立的北方曲藝學校。
2007年1月,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與陳雲的家屬一起清理陳雲在中南海的遺物時,意外發現了一摞保存得非常完好的信件和一份“捐款收據”。這是一份由中國青少年基金會開出的收據——捐贈號:119401017985﹔捐款人:陳雲同志﹔捐款:人民幣5000元整﹔日期:1994年4月7日。這份收據,寄托了陳雲對革命老區貧困學子的深情厚愛。
據當時在場清理遺物的陳雲的二女兒陳偉華回憶,1994年4月6日,陳雲從《新聞聯播》中看到中央機關為“希望工程”捐款的報道。第二天,他就委托身邊工作人員從他的存款中取出5000元,送到了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接受捐款的河南省盧氏縣希望工程辦公室要求受助學生每年都要給捐款人寫信匯報學習情況和家庭生活情況,這些信件由老師統一交送團縣委,再由團縣委郵寄或轉送給捐助人。於是,陳雲的遺物中就有了一摞保存得非常完好的信件。
陳偉華說,沒想到,父親將這些捐贈收據與信件一起放在了他專用的書櫥裡,足見父親對捐助希望工程一事是多麼的重視。
從1994年5月份開始,陳雲生命的最后321天是在醫院裡度過的。
1995年4月10日清晨, 陳雲在彌留之際,向黨組織交納了最后一次黨費。黨費收據是10日上午開具的,上面寫著:3、4月份黨費,112元4角。下午2時04分,陳雲與世長辭,享年90歲。
推薦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