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授衔仪式举行,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名字不仅仅是标识一个人的“符号”,也寓含着一个人的抱负和志向。党史频道盘点开国元帅的原名,与网友一起分享他们取名或改名的背后故事。
1922年9月,朱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
朱德名字斯诺解读为:“红色的品德”
朱德戎马生涯的一生中,曾用过好几个别名。朱德的母亲生下他时,给他取的乳名叫“狗儿”。朱德小时候,朱家有时也按川北习俗,称呼他为“狗娃子”。朱德4岁时,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为“朱玉阶”,希望他往后用功读书,要像玉石那样洁白做人,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登高。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因讲武堂是滇人所办,因此只收云南省人。朱玉阶求学心切,于是假称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并改名为“朱德”。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谈到朱德时写道:“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
推荐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