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清廉為民宋任窮【3】

夢菲

2015年11月13日10: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嚴拒子女借公辦私

宋任窮把一切都獻給了黨和人民,可是家裡的孩子們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與便利。不僅如此,他還對孩子們採取極其嚴格的家教,提更高的要求。他經常教導子女們說:“我們都是老百姓養大的。不要因為我是上將,你們就有什麼走后門或者得到什麼好處呀的特殊想法。”

長女宋勤出生在戰火紛飛、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年代,剛出生兩個月后,就被宋任窮寄養在老百姓家中,直到4歲時才被父親派人接到保育院生活,之后隨著部隊四處轉移。到了北京后,宋勤又開始在學校寄宿過集體生活,和父親宋任窮真正呆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隻有幾個月。無論是出生環境還是成長環境,她一路都伴隨著艱辛與坎坷。然而,當父親的宋任窮對這個長女並未給予絲毫的偏愛。在宋任窮的思想裡,孩子就得自己磨練鍛煉,什麼都得靠自己。而作為長女,他覺得對她要求更應該嚴。但這並不影響女兒對父親的崇拜。父親的愛是嚴厲的,這讓她更加懂得了堅強!

據宋勤回憶:“解放后,我們全家都到北京生活了,當時我上的學校有規定,凡是在北京有家的,一定要回家。父親覺得自己家的生活條件比廣大人民的生活條件要好,為了不讓孩子們脫離工農子弟,便讓我除了節假日外,每天都要在學校的食堂就餐。有一件事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我們起床是沒有鬧鐘的,完全是靠生物鐘。有一天早上我猛一醒來,看到天亮了就急忙往學校趕,到了學校才看到有個鐘,那時才早上5點鐘,原來我提前了很長時間就到校了,知道嗎,我這都是為了趕學校早飯去的。對於父親的這些嚴格要求,一方面我從小已經習慣了,另一方面也並不知道父親當時任什麼職務,是多大的官,那些東西在我腦子裡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雖然國家給父親配了車,但父親從未讓我們用過,哪怕是我們生病了。我年輕時有次因下雨受涼,結果得了膀胱炎。那真是痛苦啊!我住在很遠的地方,去醫院得換好幾趟車,怎麼著都要折騰一個多小時。我不敢讓父親派車,隻好忍著疼,自己坐公交車,連座位都沒有,就坐在車前面的引擎蓋上。病還沒有完全好,單位要開會,當時病已經好轉了,但這病需要養,可那會人年輕,再說我也是受爸爸影響,覺得工作比身體更重要,既然單位要我去我就去。由於沒完全治好,落下了后遺症,我現在還有這方面的慢性病唉。在父親的影響下,家裡的小孩們也懂得了為黨為人民無私奉獻這個道理。他也沒有教導我什麼,要怎麼樣怎麼樣,雖然我跟他生活的時間不長,但潛移默化地給了我影響。作為長女,我這一生,也不要比官職,比前程,就比是否按照黨的要求為人民做了什麼,我們做的很少很少,但我們會盡力。”

宋任窮很喜歡小女兒宋雲揚,她不僅年紀最小,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受牽連時吃的苦也最多。但他對她也從不特殊對待,沒有半點溺愛。

宋雲揚大學畢業后已是30歲的大齡青年。不久便結了婚,由於體弱,懷孕后搬到娘家暫住,圖個照應。分娩時正是凌晨兩點,陣痛難忍,丈夫忙著送她上醫院。司機就住在對面樓上,丈夫想叫醒他幫個忙。

宋雲揚連忙制止,說:“我爸爸從不准用公車辦私事的。”

丈夫不服氣:“這回是特殊情況嘛!”

“他會這麼說,人家父親沒有轎車怎麼辦?還是坐自行車去吧。”

結果,自行車也坐不了,因為孕腹太大,上不去。深更半夜,丈夫攙扶著妻子,一邊艱難地挪步,一邊不停地呻吟,走了半個多鐘頭,堅持捱到了附近的海軍醫院。

丈夫這才鬆了一口氣,對妻子夸道:“你真行,不愧是老革命的后代!”

熟悉宋任窮的人都交口稱贊他的家風好。稱贊他的兒女不像高干子弟。宋任窮聽了,臉上並無高興之情,而是痛心地說:“難道高干子弟非得要與眾人不同嗎?就不能與平民百姓的子弟劃等號嗎?”他的話的確令人深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