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七軍團先遣北上
由於李德、博古御敵於國門之外的錯誤指揮,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中央紅軍主力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在這種情況下,中共臨時中央決定派出紅七軍團組成先遣隊,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名義,奔赴閩浙贛皖邊創建游擊根據地。威脅國民黨統治的心腹地區,以便吸引和調動一部分“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隊,減輕對中央蘇區的壓力,配合紅軍主力轉移。
紅七軍團接受北上先遣任務時,全軍團僅有4000余人,經過突擊補充2000多名新兵,總共有6000余人。以“北上抗日先遣隊”的番號從瑞金出發。經福建長汀、連城、永安的小陶鄉、大田等地北上。博古、李德等人沒有把北上的戰略意圖明確下達。而是採取宗派主義做法,安排積極推行他們極“左”路線的曾洪易等人掌握這支部隊的實際領導權。當時的軍團長尋淮洲是湖南瀏陽人。早年參加賀龍領導的北伐軍20軍獨立團,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紅軍優秀指揮員。在歷次反“圍剿”作戰中屢建奇功。18歲擔任師長,后升為軍長,1933年僅22歲任紅七軍團軍團長。但在“左”傾宗派主義之風盛行情況下,沒有決策權,指揮才能得不到發揮。參謀長粟裕是一位驍勇善戰,睿智多謀的指揮官。參加南昌起義,在井岡山上練熟了毛澤東的游擊戰術。指揮攻
打羅源城,精准偵察,選好突破口,用智取和強攻相結合的辦法,兩個小時就拿下來。懷玉山失敗以后,由他帶領部隊直闖浙江境內,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直至抗日高潮到來。七軍團政治委員樂少華曾經留學莫斯科,沒有從事過基層工作,對軍事生疏,機械地執行中革軍委決定。北上途中受傷轉上海治療,愈后轉延安、東北等地工作。為了控制七軍團行動,推行極“左”路線,博古、李德加派曾洪易作為派駐七軍團的中共臨時中央代表。此人是“左”傾路線的積極推行者。對中央蘇區干部一概不信任,極力排擠軍團長尋淮洲。給這支部隊造成極大危害。面對艱苦、長期的武裝斗爭環境,他一直悲觀動搖,最后在南京投敵叛變,罪大惡極,解放后本應受到人民嚴厲懲處,1951年病死獄中。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行動,早期完全受制於博古、李德所把持的中革軍委。而且部隊決策權實際操縱在曾洪易、樂少華等王明極“左”錯誤路線的執行者手中。他們不顧客觀實際情況,熱衷於攻打大城市。1934年7月31日凌晨,先遣隊接到中革軍委的電令,要部隊由福建谷口向東開進佔領水口,威脅並相機襲取福州。水口是福州西面閩江邊上的重鎮,距福州約70公裡,敵人有四個營的兵力把守。紅軍向水口開進時,這四個營守軍連夜逃走,消息傳出失去了攻佔福州的突然性。國民黨急調第
七十八師馳援福州,電令在湖北的第四十九師由長江日夜兼程水運入閩,並派軍艦、飛機前來助戰。8月7日先遣隊進抵福州西北郊。在未進行詳細偵察和缺乏攻城手段的情況下,就對福州發起攻擊,經過一夜強攻,佔領一些山頭陣地,盡管部隊打得勇猛,因為敵人已經知道紅軍意圖,有了充分准備。同時又是孤軍作戰,國民黨軍已派部隊向紅七軍團側面迂回。為了避免遭到更大損失,軍團隻好決定撤出戰斗。部隊在北峰嶺頭一帶集結,准備向連江羅源轉移。福州守軍經過空中偵察,發現紅軍的轉移方向,急忙派一個團兵力向桃源方面追擊,妄圖封鎖通往潘渡的道路,雙方經過一晝夜激烈交戰,打成對峙狀態。國民黨后續部隊趕來增援時,先遣隊趁天黑撤出戰斗,由粟裕帶領一個連殿后掩護。全軍經過潘渡,在中共連羅縣委接應下,轉移到連羅游擊區。桃源戰斗斃傷國民黨軍不少,繳獲一批武器,但紅軍也有較大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