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工農紅軍長征先遣隊,在連羅黨組織和游擊隊配合下,由參謀長粟裕親自指揮,以兩個小時戰斗,攻克羅源縣城。消滅國民黨軍隊1000多人,抓獲國民黨縣長、警備隊長等多人。這段歷史地方黨史、志書都有記載。由於過去對長征歷史界定的原因,書上隻能提到“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攻克羅源城”“紅七軍團攻克羅源城”,而沒有與紅軍長征聯系上。其實當年解放羅源城的隊伍,是1934年紅軍長征先遣隊的隊伍。
紅軍長征歷史的界定
受到歷史局限性的影響,從長征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對長征這段歷史的界定,都隻提到黨中央、中革軍委所在的第一方面軍的行動,對其他領導人及中央根據地以外的紅軍很少提及。1958年出版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提到整個長征除第一方面軍以外,還有第二、第四方面軍,但對他們的事跡介紹得很少。書中提出希望有關同志,多寫這方面的文章,卻沒有引起重視。到“文化大革命”以后情況才有改變。應該說,整個紅軍長征過程,突出黨中央、中革軍委所在的第一方面軍和毛澤東同志是應該的,何況紅一方面軍是最早出發長征,也是較早到達陝北根據地的隊伍。而且毛澤東在長征危急關頭扭轉了革命局
勢。但是作為紅軍長征歷史,應當全面論述,應當把所有參加長征的各支紅軍,均要包括進來。毛澤東在長征勝利后撰寫的《七律·長征》,也有“三軍過后盡開顏”的描述。
2002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對1934年紅軍長征做了比較完整的歷史界定。把紅一、紅二、紅四三個方面軍的長征,和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做了全面敘述。書中第484頁(有的版本是382頁)第十二章的長征章節中,明確提出“為了調動和牽制敵人,減輕國民黨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的壓力,並准備實施戰略轉移,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組織兩支部隊北上和西進”。這就說明這兩支先遣隊也屬長征的紅軍隊伍。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后,張聞天肯定紅七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是揭開長征的序幕。他在《擁護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的抗日救國宣言》中稱:“為了直接領導與組織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不但於1934年派出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而且於同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了二萬五千裡空前偉大的長征,最后達到了抗日最前線的中國西北地區。”文革后,史學界對紅軍先遣隊多認定是紅軍長征的序幕。所以應該說參加長征的紅軍部隊,除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以外,還有紅七軍團三個師6000人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和紅25軍2900人組成的“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