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真
朱德既是偉大的統帥,又是普通的士兵。他一生功勛卓著,聲名顯赫,同時又謙虛謹慎,廉潔奉公,平易近人,艱苦朴素,以身作則。這裡主要擷取的是朱德身為八路軍總司令慷慨贈送物品背后的故事,充分體現出他在橫刀立馬馳騁抗戰的烽火歲月裡,以博大的胸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包括國際友人而愛同志、重情義的崇高風范:一支鋼筆、一把駁殼槍、一件軍大衣、一本書、一本相冊……幾分鼓勵,幾分溫情,幾分關愛,件件樁樁都滿寄著他濃濃的革命情和同志愛以及倡導促成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的情懷。
贈送工兵精英王耀南鋼筆以示鼓勵
王耀南,江西萍鄉人,出生在鞭炮世家,是我軍最擅長使用爆破和坑道作戰的將領。
王耀南8歲即成為安源煤礦的礦工。在毛澤東、劉少奇的教誨下,他參加了著名的安源路礦大罷工。1927年,他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土地革命戰爭中,王耀南一直擔任紅軍的工兵指揮員,帶領工兵戰士們架橋梁,搞爆破,布竹釘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戰爭爆發后,王耀南先后擔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一二九師、晉察冀軍區的工兵主任,參加了平型關、廣陽戰斗、百團大戰、晉察冀邊區歷次反“掃蕩”。針對敵強我弱的現實,他總結並大力倡導地雷戰和地道戰的打法,受到朱德總司令的肯定。
1938年9月,王耀南奉命率領兩個工兵連從山西前線回到延安,用鐵鍬、鎬頭、碾子、石夯等簡陋工具修建飛機場。這時,朱德從太行山區返抵延安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王耀南聞訊,便於10月間的一天去看望老首長。
在中央軍委駐地王家坪,朱德親切會見了王耀南。王耀南匯報了一年多來在前線的情況,除了用閻錫山晉綏軍遺棄的炮彈制造地雷,殺傷大批日軍外,並炸毀日軍鐵甲列車1列、軍用列車28列。
朱德聽后表示滿意,指示說:“你們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但是,還是不夠的,你回去后應該好好地總結,把你那套辦法總結出戰術來,至少要提高成戰法,不但是你這樣的專家會用,應該使每個工兵戰士都會用,甚至全軍每個戰士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都能使用,這樣才有普遍意義。”
朱德請王耀南吃了晚飯,臨別時還一再囑咐道:“王耀南呀,你應該利用你的特長,創造,至少說要總結出那麼一兩種以弱擊強的持久戰的戰術來,能在各根據地推廣,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做出努力。”說罷,朱德從衣袋裡掏出一支鋼筆送給了王耀南。王耀南仔細一看,這支鋼筆還是嶄新的,筆帽上刻著外國字。王耀南后來才知道,這支鋼筆是美國產的“威迪文”牌鋼筆,很可能是美國朋友來採訪時贈給朱德的。
此后這支鋼筆一直被王耀南插在軍裝的口袋中。
返回前線后,文化程度原本不高的王耀南用這支鋼筆在煤油燈下連寫帶畫,總結、編寫了許多有關地雷戰、地道戰、破襲戰的材料和教材。這些有效的戰法,從一二九師、晉察冀軍區推廣到了黃河南北、長江兩岸的各抗日根據地。八路軍部隊和游擊隊、民兵運用這些戰法,不僅擴大了戰果,而且減少了傷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王耀南擔任軍委工程兵副司令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為傳承反侵略戰爭的有效戰法,他於20世紀60年代指導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了電影《地雷戰》《地道戰》。這兩部軍事教學片由於拍攝得十分精彩,便作為故事片在全國發行了。
1984年,王耀南將軍辭世。
2011年4月1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迎來了數十位開國元勛的后代,他們參加了被譽為“工兵專家”的王耀南將軍的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會上,王耀南將軍的夫人曾林攜子女,將珍藏了72年的朱德總司令所贈鋼筆,捐贈給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頻道精選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