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盧瑞華:“人民過上好的生活”是習仲勛同志主政的終極目標【3】

2016年01月08日14: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採訪者:習仲勛同志到中央工作后,您又和他見過面嗎?

盧:有幾年的時間沒見到他,再見面就到了1987年了,那個時候佛山已經很出名了,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把佛山作為一個定點,改革進度非常快。那次他是專門到佛山去視察的。

採訪者:當時您在佛山擔任市長職務是吧?

盧:是的。當時我是佛山市市長。習書記來了,我接待他,這次我們交流就很多了,而且是雙向的交流,我匯報,他聽﹔他講,我聽。他很關心佛山的經濟發展,問的問題基本也都圍繞國企的技術革新,圍繞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設備改造這些方面。

他特別關心繳稅的同比增長,創造的就業機會,還有對周邊產業的帶動,因為這些都是和民生密切相關的,直接決定當地老百姓的收入,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對這些是非常關切的。從他問的問題,就能看出他真正關心的內容——人民的生活,群眾的福祉。

採訪者:當時佛山的情況怎麼樣?習仲勛同志聽了以后有沒有什麼評價?

盧:具體來說,當時佛山的國企改革是走在全國前列的,特別是在引進資金、技術、設備改造這些方面做了大量扎實的工作,效果也是非常好的,當時我都向他做了很詳細的匯報。這個和當時國家經濟開放的大環境是有很大關系的。

特別是在1985年2月以后,黨中央、國務院做出決定,把珠江三角洲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變化就更快了。本來佛山底子好,飛得高,這就像空中加油,佛山發展的動力就更強了,不僅我們自己有信心,而且准備來佛山投資的人也有信心。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歷史機遇,佛山抓住了。怎麼抓住的呢?當時根據中央的政策,我們也對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做了一定的調整。大的方向定得更明確了,從性質上來說,我們的目標是把佛山建設成為一個內外市場相通的,城鄉密切聯系的、外向型的、商品經濟發達的經濟區。具體都涉及哪些重點范圍呢?當時我們做了認真規劃,主要是鮮活商品、食品、紡織品、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生產和出口基地﹔初級產品精加工出口基地﹔引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吸收、消化、創新后向內地轉移的基地﹔旅游勝地,等等。

要抓重點嘛,這是習書記的內行,他本來就對佛山很了解,像佛山這種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城市,手工業本來就發達,我們做的這些規劃都是既創新又符合地區傳統的,就很合拍。

習書記聽了以后很贊許,連說:“好,好,好。”那麼,通過這種規劃,佛山可以預見的未來,就是將會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內引外聯的橋頭堡。市管縣[1]后,這是佛山第一次被定位,這之前是沒有定位的,也沒有這麼清晰,這麼具體。

當時我們技術改造的規模就更大了,外商投資的規模也是空前的,還有貸款我們也盡量放開,當時我們就鼓勵企業借錢搞技術改造,如果不改,落后的產能耗下去,肯定越來越被動﹔鼓勵他們借錢去搞改造,改了就有出路。

1997年,盧瑞華(左一)到深圳看望習仲勛。(右一為齊心)

不過,這可是有一定的風險啊!但是做生意不冒一點兒風險,也別想更快、更好地發展。當時這些措施在全國都是引起了很大轟動的,當然也有一些爭議。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條路顯然是走對了,那時候冒一些風險其實是必要的,換來的是國企發展的資金和設備的技術改造,還是非常值得的。

當時我們有一個滌呢織染廠,設備全都改造了,用的噴水織機在世界上都是很先進的,生產的速度、質量在當時國內是最好的。我們的容聲冰箱,也是整體設備都改造了,生產出來的冰箱質量非常好,能和當時那些日本的產品相媲美,“容聲冰箱”這個品牌一直在做大做強,到現在都發展得很好。還有利華瓷磚,也是整條生產線都改造了,其中很多部分是直接引進的,既節能環保,又提高了產品質量,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我們當時還有易拉罐廠,那是國內第一家生產線,還有無線電廠、風扇廠、健力寶集團,這些年產值都過億。創利稅,帶動周邊產業,當時的佛山可以說是欣欣向榮,很多外省的領導都來考察取經。

這些我都跟習書記做了很詳細的匯報,他越聽越高興,對佛山的發展評價也是很高的,同時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老人家看到佛山發展得這麼好,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得這麼快,我能看出他真的是很欣慰。

採訪者:習仲勛同志一直心系群眾,是不是問了很多關於群眾生活的問題?

盧:對,是這樣的。那次我們一起吃飯,他問了很多,我也給他講了很多,他很關心老百姓的生活,很關心城鎮居民的生活情況,也很關心農民生活。

我就跟他說:“習書記,佛山的農民開始富裕了!”

他說:“哦,這樣的,富裕到什麼程度啊?舉個例子講講。”

我說:“‘萬元戶’好多了。已經數不清了,統計不了了!80年代初,什麼地方出個‘萬元戶’就很轟動。但是現在幾年過去了,在佛山,在街上走一圈就能碰到很多‘萬元戶’了。”

習書記就笑,特別高興,他接下來就問我農業的情況,我料到他肯定會問的。因為習書記主政廣東的時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候“以糧為綱”嘛,從省委書記到縣委書記,都把農業當成頭等大事來抓,所以習書記肯定特別關心農業生產。但是到了80年代末,畢竟時代不同了,我就跟他開玩笑地說了一句:“我當市長,基本上種田的事我沒管過。”其實當時我管農業,確實相對工業來說要少很多了。我這麼說,原本以為他會比較詫異,會馬上問我:“哎?小盧,你這個市長怎麼能不管農業呢?”

沒想到他很平和,只是問:“為什麼呢?”

我就跟他解釋啊,我說:“其實這個種田的事,最有本事的是農民,南海的農民跟我說,過去都是縣委書記指揮種田,好像全縣隻有縣委書記會種田,他說今天插秧,我們就插秧,結果最后搞的我們都沒東西吃,現在我們自己種田,什麼都有。現在縣委書記叫我們種什麼,我們絕對不種什麼,種了你就倒霉了!”

習書記聽了以后哈哈大笑,他說:“對呀!隻有農民才最懂得種田!”

其實,習書記雖然離開廣東了,但是他一直關注著廣東,我聽到有的同志跟我說,習書記在北京還給廣東出了不少力,幫了不少忙。雖然我們在地方上,但習書記對產業結構的認識也是一直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轉變的,就是他給廣東要權,大力促進改革開放的,那麼廣東產業結構的這些轉變,他怎麼會預料不到呢?他早就預料到了。

那些大的企業我陪他去參觀了,也陪他到鄉鎮企業去考察了,當時我們去看了一個玩具廠,農民企業家搞的,他看了,很高興。無論他到哪裡去都會問:“工人生活怎麼樣?哪裡來的工人?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

在他的心目中,無論他自己身在何地,在廣東還是在北京,無論廣東發展成什麼樣,是超過了香港也好,是超過了台灣也好,所有那些成績、政績,都不及普通群眾的生活狀況更讓他關心。對於習仲勛同志來說,人民過上好的生活才是他最關心的終極目標,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的。

[1]:1983年,撤銷佛山地區建制,成立佛山市和江門市兩個地級市,佛山市就包括了南海縣、順德縣、三水縣、高明縣,實行市管縣體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習仲勛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