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仲勛:腦子裡隻有個人利益,這樣的黨員就不夠格!【5】

2016年01月22日08: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採訪者:習仲勛同志50年代初到中央工作以后,對信訪工作建立了一套很完善的制度,70年代末他主政廣東期間,對群眾來信來訪也非常重視,這方面的情況您能否具體談一談?

王:好的。50年代初,在習仲勛同志的主持領導下,西北地區的各項工作都進行得很好,中央予以了充分肯定。也正是由於他杰出的工作成績,從1952年,就調他到中央工作。無論在地方還是在中央,習仲勛同志群眾工作的作風是一以貫之的,他對群眾來信來訪非常重視。從1954年到1959年,這個期間他建立了國務院辦公體系的一套制度,可以說,現在來訪來信的這些制度,基本上是習仲勛同志在國務院時期建立起來的。

那個時候的領導同志要了解具體情況,一個是通過下鄉調查,一個是通過群眾來信來訪。習仲勛同志對信訪干部要求非常嚴格,他希望信訪工作者積極熱情、耐心細致地做好這項工作,成為優秀、模范的群眾工作者。

1972 年冬,齊心獲准帶著兒女看望監護中的習仲勛。為了記住這難忘的相會,齊心和子女拍了這張紀念照。前排右起:齊橋橋、齊心、習安安﹔后排右起:習近平、習遠平。

習仲勛同志本身事務非常繁忙,但他即使再忙,也不會忽視對群眾的來信來訪的重視。我們國家地大人多,各地的群眾來信和來訪數量是非常多的,國務院秘書廳處理來信和接待來訪的工作非常繁重,四十多名干部仍然忙不過來。因為忙不過來,會造成有些事情積壓下來,得不到處理,習仲勛同志就派他的秘書去幫助信訪室工作,而且他要求,群眾反映的事情要直接匯報給他本人,由他來直接處理,他的這個優良的工作方法后來形成了制度化,傳承下來。如省委書記要直接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等規定,都是習仲勛同志當年確定下來的。

習仲勛同志對群眾來信來訪,幾乎件件不落,在西北局也是這樣,在國務院期間也是這樣。有一段時間裡,他接到六七千封信,基本上每一封都回了,后來因為實在沒時間了,剩下40封沒有回,他吩咐秘書也都回了。

1957年冬,甘肅省高台縣農村干部來信,反映了當地的一些惡劣情況,地方干部搞強迫命令,造成了生產的破壞,群眾吃不飽飯,忍飢挨餓,有很多人因為營養不良得了浮腫病,甚至有的群眾被餓死。送信的人千方百計沖破了地方的阻攔,路費又被盜,一路要飯才來到北京。習仲勛同志看完這封信,心情非常沉重,他馬上找到周恩來總理,把這封信的內容向他作了匯報,又給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張仲良打電話,讓他立即調查處理這件事。習仲勛同志始終把這件事裝在心裡,到了第二年9月,習仲勛同志赴西北考察時,還專程赴高台縣,看看去年的政策有沒有落實,當地的情況是否有改善。

三年困難時期,某省的群眾來信,反映生活困難,吃不飽肚子,隨信寄來的還有一包地方群眾用來充飢的東西。工作人員把信呈給習仲勛同志,把那包吃的也交給了習仲勛同志。他仔細看完了信,緊鎖眉頭,又打開包裹,看到那塊地方群眾用來充飢的東西,黑乎乎的,卻看不出來是什麼做的,便掰了一塊,旁邊的工作人員來不及阻攔,習仲勛同志已經把那塊東西放在嘴裡嚼了,並且很費勁地咽了下去,吃完以后,他面色沉重,對大家說:“群眾就吃這種東西,實在太困難了。”隨即,習仲勛同志第一時間把情況匯報給周恩來總理,中央派出了調查組赴當地,弄清了情況,並隨后著手往災區調糧食,群眾吃上了救命糧,終於渡過了難關。習仲勛同志到了廣東以后,依然十分重視信訪工作。當時剛改革開放,來信來訪特別多,負責信訪工作的人員根本忙不過來。他就讓他的秘書直接住在信訪室,很多時候他還要派秘書到街上去看大字報小字報,把重要的抄回來匯報。當習仲勛同志的秘書也是很苦的,一個人要干好幾個人的活。那時候也沒有數碼相機,手機,可以照一張就拿回來,隻能一個字一個字抄回來,啥情況,啥地方的事,都要搞清楚。

在廣東,比較有名的兩件群眾來信事件,一個是惠陽地區麥子燦的來信,一個是匿名的同志寫的“習以為常”的信,廣東的同志應該已經詳細給你們講過了。像這兩封群眾來信,都是提意見提得很尖刻,說話很難聽的。但是習仲勛同志都能夠正確地對待,正確地處理,這反映了他對待群眾來信的積極的態度和寬闊的胸懷,從50年代初他在國務院時對信訪工作的重視,直到70 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廣東擔任省委書記期間對待群眾來信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對群眾意見的重視和關切,他的群眾路線工作方式是一以貫之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習仲勛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