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遠生
驚回首:通道轉兵
中央紅軍長征在湖南建樹的一個重大功績,就是在通道,毛澤東親自促成黨中央通道會議和中央紅軍通道轉兵,為黨和紅軍力避國民黨蔣介石重兵圍攻的滅頂之災,打開轉敗為勝、轉危為安的正確通道,為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和解決軍事問題創造了寶貴的前提條件。
湘江戰役失利后,中央紅軍到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尋求戰略落腳點的打算已無法實現。可是,“左”傾領導者博古、李德等人,卻不顧當時嚴重敵情,不顧紅軍在湘江戰役中大量減員、極度疲勞和戰斗力空前減弱的實際情況,仍堅持從通道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不惜去冒鑽進蔣介石預先布置好的伏擊口袋,使黨中央、中央紅軍面臨全軍覆滅的風險。
毛澤東親歷從江西出發長征以來中央紅軍的艱難征戰,在黨和紅軍的危急關頭,他自覺地站出來,加緊做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領導人的工作,一個一個地動員、說服,爭取他們認識錯誤領導的危害和改變錯誤領導的必要性,團結大多數中央領導人共同力挽危局。
紅軍何去何從,毛澤東建議要開一個會議來決定紅軍的前進方向問題。但由於當時軍情緊迫、敵情嚴重,來不及召開中央政治局或中革軍委全會,最后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人建議,在通道召開一個緊急會議,決定紅軍新的作戰方針問題。
1934年12月12日傍晚,中共中央負責人和軍事指揮者在通道縣召開了中共中央負責人緊急會議,以求迅速解決紅軍前進的戰略方向問題。毛澤東在會上根據已經變化了的敵我形勢,力主放棄北上湘西會合賀龍、蕭克部隊的計劃。他根據紅軍破譯的敵人電台情報指出,國民黨軍隊正以五六倍於紅軍的兵力構筑起四道防御碉堡線,張網以待,“請君入瓮”!他向與會者斬釘截鐵地提出,紅軍應放棄與賀龍、蕭克會師的打算,改變進軍路線,不向北走,而西進貴州。因為黔軍比較薄弱,在貴州可以爭取打幾個勝仗,使部隊獲得喘息的時間,以便整頓被打散的部隊,而如果繼續按原定路線前進,就會遇上蔣介石部署來截擊紅軍的強大軍隊,就會中蔣介石的圈套。
會議採納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12月12日19時半,以中革軍委名義向軍團、縱隊首長發出西入貴州的“萬萬火急”進軍電報。
通道會議作出的轉兵決策,反映了中央領導人和紅軍指揮員對“左”傾軍事指揮的不滿情緒以及要求改變領導的強烈願望。通道會議上,毛澤東力挽危局,得到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張聞天等中央領導人的贊同和支持,對中央的決策產生了重大影響。通道會議和通道轉兵,不僅避免了紅軍北上湘西可能遭受的毀滅命運,為黨和紅軍的長征開辟了一條新的生路,更重要的是,通過黨內領導層的嚴肅斗爭,開始反對李德、博古的錯誤領導,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逐步化為多數領導人的共識,實際上為黎平會議的決議和遵義會議的召開提供了組織上和思想上的可能性。
頻道精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