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改革”內涵的演進: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2】

張旭東

2016年02月03日15: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二、從“全面改革”到“深化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的基本國策的地位。全會強調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和實踐經驗,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經濟措施,對經濟管理體制和經營管理方法著手認真的改革,正確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參見《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5、10頁。)

基本國策意義上的“改革”始於經濟體制的改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決定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同時,還著重指出,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全黨在調整國民經濟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改革首先在農村進行。在完成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的基礎上,黨的十二大明確提出了有系統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並且指出這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証。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中“改革”出現10次,基本上是圍繞經濟體制改革來論述的。報告強調要鞏固和完善經濟管理體制方面已經實行的初步改革,抓緊制訂改革的總體方案和實施步驟。在1986年到1990年的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廣泛進行企業的技術改造,逐步展開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同時繼續完成企業組織結構和各方面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參見《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頁。)

黨的十二大以后,黨中央、國務院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重要指示,推動了各項改革的廣泛深入發展。實踐推動著“改革”理論的總結深化。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專門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中“改革”出現105次,而且提出了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決定指出:全面改革經濟體制的條件已經具備,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以利於統一和提高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的認識,使改革更加卓有成效地進行,使社會主義優越性進一步得到發揮。中央希望並且相信,如同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實行撥亂反正,提出改革任務,推動農村改革方面起了偉大的歷史作用那樣,十二屆三中全會在制訂全面改革藍圖,加快改革步伐,推動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方面,也必將起到偉大的歷史作用。(參見《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49頁。)

改革開放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個領域的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全面改革”開辟了黨的歷史發展的新階段,使國家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正因如此,黨的十三大強調,必須堅持全面改革。社會主義是在改革中前進的社會。在初級階段,特別在當前時期,由於長期形成的僵化體制嚴重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改革更成為迫切的歷史要求。改革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推進一切工作的動力。(參見《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頁。)

在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改革”的同時,改革也面臨向更深階段推進的問題。黨的十三大報告強調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又強調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很多,比預料的多。我們在領導工作中還有不少失誤。新舊體制正在交替,許多制度尚不健全,各方面的管理和監督還跟不上形勢的發展,經濟工作中急於求成的傾向仍然存在,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還有市場。特別是不少環節上還不同程度存在著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正因如此,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中,“改革”出現175次,報告在強調“全面改革”的同時,進一步提出“深化改革”。“深化”中文釋義是“使向更深的階段發展”。“深化改革”就是使改革向更縱深的階段發展。

黨的十三大以后,特別是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的召開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一階段改革的重點在“深化改革”。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改革”提及123次,其中“全面改革”提及1次,“深化改革”提到2次﹔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改革”提及93次,其中“全面改革”提及2次,“深化改革”提到4次﹔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改革”提及89次,其中“深化改革”提到2次﹔黨的十七大報告“改革”提及102次,其中“全面改革”提及2次,“深化改革”提到3次。之所以把改革的重心放在“深化”方面,就是因為看到了改革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關鍵問題。如何深化?黨的十五大強調,需要解決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關鍵問題﹔需要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見《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頁。)黨的十六大強調,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沖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參見《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頁。)黨的十七大強調,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參見《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