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耕
七
1947年3月,李富春調到東北局負責財政工作后,中共中央決定由黃克誠代理中共西滿分局書記,全面負責西滿的各項工作。黃克誠把新四軍三師全部交給總部林彪直接指揮,自己則集中精力於西滿分局和西滿軍區的工作。他進一步發動干部和群眾,在廣泛深入地進行土地改革的同時,不失時機地組建地方武裝,發展當地經濟,積極支持前線作戰,為前方將士提供了巨大的物資保証。
戰爭初期,東北是個新區,群眾未發動、政權未建立。當時,部隊的給養是籌一頓,吃一頓,傷兵沒人抬,也沒地方治,幾乎無后勤可言,部隊上下痛感后勤保障工作成了制約部隊戰斗力生成的一個重要環節。后來,隨著東北野戰軍從守勢轉為攻勢,開始打運動戰、攻堅戰的大兵團作戰時,現代化的后勤工作已成為必須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針對這個情況,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成立東北民主聯軍總后勤部,1947年7月,中央軍委任命黃克誠為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政治委員,統管東北我軍的后勤工作。於是,黃克誠迅速結束西滿分局和西滿軍區工作,趕赴哈爾濱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主持后勤司令部工作。
在黃克誠的努力下,東北我軍后勤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完全保障了遼沈戰役的后勤需要。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歷時52天,殲敵47萬余人。前方在打仗,后方支前忙。黃克誠負責繁重的補給和戰勤任務,他親自在熱河組織民工,籌集糧秣,保障前方的一切需要。
在許多年以后,人們從電影、電視、書刊上隻看到塔山阻擊戰中的一批批沖鋒陷陣的勇士,殊不知陣地上的飯和水、戰士手中的槍和彈、戰壕裡的鐵絲和木材,都源源不斷地來自於黃克誠的精心組織和全力保障。
在我軍完成阻擊任務撤離塔山后,國民黨第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看到陣地上堡壘星羅棋布、交通壕縱橫貫通,以及即使無人防守也難以順暢通過的鹿寨、木樁、鐵絲網等時,不無感嘆:“僅在十多天的時間,能找到這麼多木材、構筑如此完整的防御陣地,真是奇跡!”
1948年11月2日,歷時52天的遼沈戰役勝利結束,黃克誠從熱河趕赴沈陽東北局開會。會議期間,中央來電,命令黃克誠隨東北野戰軍南下入關,進行平津戰役。
1949年1月15日下午3時,天津被東北野戰軍攻克,黃克誠被任命為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新四軍三師從蘇北轉戰到東北,直到全國解放,歷時4年。在蘇北啟程時,黃克誠部約有3.5萬余人,途中因傷病、犧牲等原因減員3000余人,實際到達東北的約有3.2萬余人。可這支部隊在東北解放戰爭的戰場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和鍛煉,在戰斗的烈火中成長、壯大,到解放戰爭后期,發展成東北野戰軍中屢建奇功的第三十九軍、第四十三軍和第四十四軍,第四十九軍中也有新四軍三師的部分干部。而黃克誠本人的軍事才能在進軍東北和解放東北的戰爭中也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認同和賞識,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