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向北方

東北根據地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側記【4】

於佰春

2016年03月03日16: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剿匪牡丹江

曾被派駐牡丹江擔任翻譯的張保華回憶說,就在國民黨軍隊急於佔領全東北的1945年冬季,陳雲、張聞天、李大章等中央領導同志到達了牡丹江,直接領導並主抓了牡丹江與合江地區的民主政權建設。

牡丹江是黑龍江東南部一個看似偏遠,卻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地,日寇染指東北前,就十分看好這個地方。位於東經128度、北緯43度的牡丹江地區,東部與蘇聯接壤,南部與朝鮮相鄰,地處風光秀麗的完達山脈,可經陸路直通俄羅斯、朝鮮,經海路可便捷抵達日本,屬扼守東北亞咽喉地域的軍事重鎮。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對中國東北的佔領和掠奪。1932年5月1日,日軍渡邊少佐部隊襲擊牡丹江市,我抗日軍民奮起抗擊。直到5月21日晨,日本軍隊以先后死傷300多人的代價全面佔領了牡丹江市。此后,日軍在牡丹江東部的中蘇邊境一帶,歷時10多年,先后征用數百萬勞工,秘密構建了一座曲折綿延300多公裡,縱深50多公裡的“東方馬奇諾防線”。

日寇在牡丹江地區建造這座規模超大的軍事要塞,目的有二:一是構建進攻蘇聯的戰略基地,打造防止蘇軍進攻東北的戰略屏障﹔二是鞏固強化“滿洲國”統治,做為佔領全中國及至東南亞的軍事大本營。

當地俗話說:牡丹江是“三山六水一分田。即三分之一是山林,“六水”指江河溪流水量充沛,牡丹江周邊的群山丘陵地帶處處是山泉小溪,極俱塞外江南特色。平坦的田地雖然不多,但盛產的大米質地一流。牡丹江的火山岩大米從清朝開始就被定為貢米,經日本早稻田大學農業專家鑒定,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寒地帶獨特產品。此外,牡丹江周邊的原始紅鬆林和蘊藏豐富的無煙煤、花崗岩石材、黃金等稀有戰略性特產、物產,都讓日軍垂涎三尺。

日寇佔領牡丹江后,把東京城市建設的圖紙復制過來,要把牡丹江建設成日本東京版的“東滿盛京”。

做為分派到牡丹江的延安學員,到了這個地方以后,還真的被這裡的情景給吸引了。細細看去,牡丹江果然很有商業城市氣派,市中心建有一條長達一公裡的,東京式的商業中心———銀座街,其繁華熱鬧程度不亞於內地大中城市。這條街路面全部鋪設柏油馬路,路邊安設了銀白色路燈,燈杆上配備可以安插各色彩旗的插孔。“銀座通”兩側全是日式建筑,據說當初經營者都是日本人。這條街上經營的商業店鋪有丸宮號百貨店、大阪“巴力斯”花屋、神戶屋洋服店、田村百貨店、明時堂時計店、前田眼鏡店等等。

牡丹江“銀座街”是日本幻想長期霸佔中國東北的一個鐵証,在異國的土地上建立“銀座街”,是想讓日本人有回歸故鄉之感。據當地人說,以前,每天在這條路上晃動著日本浪人、商人和日本軍人的影子,酒吧裡回蕩著日本兵的叫罵聲和嬉笑聲,“銀座街”成了日本侵略者的樂園。

從城市建設角度看,在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東北,牡丹江算是頗具規模。開進這座城市后,我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裡彌漫著濃郁的殖民地商業和殖民文化味道。

1945年8月8日24時,蘇聯對日宣戰。9日凌晨,蘇聯紅軍第一方面軍所屬一集團軍、五集團軍向牡丹江方向挺進。與日軍一三五師激戰3小時,殲滅日軍900余人,蘇軍也損失嚴重。蘇軍二五七坦克旅在當地農民劉玉坤帶領下,全殲牡丹江周邊的日軍,傍晚攻入市區。16日凌晨,蘇軍二十二師強渡牡丹江,第三OO師和八十五師也在坦克部隊掩護下向市區進攻,日軍一二二師全部被殲。16日,牡丹江市全部解放。1946年末牡丹江人民在鐵嶺河南山修建了一座坦克塔,就是牡丹江人民為紀念在對日戰斗中強渡牡丹江時墜入江中犧牲的三位蘇聯紅軍女坦克手而修建的。

雖然日寇已經被蘇軍打垮、投降了。但城市規模沒有受到嚴重破壞。數百家商號、銀行、會所多數都由中國人接手經營了﹔保証城市生活正常運行的發電廠、糧油加工廠、排水系統一應俱全,也被我軍保護下來了﹔在為日本學生而設的高、初中和小學校裡,安裝有暖氣設備和防空地道,我們直接就可以改成學校使用了﹔市內設有幾個相當規模的醫院﹔有軍民合用的曾並專門為日本人服務的機場﹔消防隊的瞭望塔成了城市中心最高的建筑﹔規模很大、每天12小時播放過日漢雙語的“牡丹江放送”廣播電台,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曾不停地宣傳“大東亞共榮圈輝煌成績”和“武運長久”的“大好形勢”,就在蘇軍解放牡丹江的凌晨時刻,這座電台還最后一次以驚恐的語調播放著:“蘇聯戰機正向牡丹江飛來!”而此刻已成為我們的軍管單位,被更名為牡丹江人民廣播電台。這是我黨在東北解放后,較早播放宣傳我黨方針政策和解放區情況的東北電台。

因為蘇軍解放的第一個東北城市是中國牡丹江。所以,這裡的維穩建政工作是一個影響力比較大的事情。國民黨正規軍雖然沒有在這裡出現,但是,以國民黨接受大員名義出現在社會上招搖撞騙的人員卻不少,他們進行的“由國軍負責接管城市管理”的宣傳,也使得不明真相的群眾對我軍的政策產生了疑慮。為了保証建政工作的有序開展,我們首先派出一些便衣人員,查清了在社會上散布流言的人,都是想渾水摸魚的漢奸特務。當時,國民黨把主要精力和目光放在了哈爾濱、長春、沈陽這樣的東北大城市。面對這樣的一個機會,我黨的原則是步步跟進,能拿下一個城鎮就拿下一個城鎮,最大限度的保衛抗戰勝利果實,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張保華回憶說: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隨同蘇軍打入牡丹江的東北抗聯部隊是李荊濮、金光俠部(金后回到朝鮮,曾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部部長),與蘇軍司令部聯合負責城市的管理工作。牡丹江軍區司令員李荊濮接管了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被內定為市長。

李荊濮這個人在牡丹江遠郊寧安縣是個傳奇人物。他在老家寧安打日本、拉杆子起兵時,本想給自己定個“戰南洋”的報號,但江湖人士給他一算,這三個字放在一起筆畫數不夠吉利,於是改名“平南洋”。很快,“平南洋”因為勇猛善戰,打出了威名。在日軍的檔案資料裡,是把他和東北抗聯二路軍總司令周保中並列在一起的。

對李荊濮來說,幸運的是他的綠林好漢隊伍中一開始就有共產黨人存在,他民族氣節強,很快成為抗聯的一員。1935年,李荊濮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第一師師長,曾率部徹底摧毀了日軍在寧安一帶建立的大型殖民機構鏡泊學園。

針對牡丹江城鄉具體情況,張聞天、李大章等領導同志首先率李荊濮、金光俠一起,出面協調了蘇軍駐軍司令部,要求蘇軍支持中共的建政工作。蘇方表態說﹔國民黨不過來,你們就盡管開展你們的工作。

在建立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的過程中,李荊濮充分表現出他在對敵斗爭中的智慧和勇氣。在首次與國民黨代表交鋒時,李荊濮帶領十多名隨員,在會面時,國民黨代表說根據上峰命令准備單方成立牡丹江市政府。不料想我方人員出示了蓋有國民政府印章的委任狀。而對方除口頭聲言自己是中央代表外,並未拿出任何有效的文件和証明。沒有得到蘇軍認可,我方當場宣布對方為日偽流寇組成的非法組織,當即對其拘留審查。並於同年10月14日成立了在中共領導下的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李荊濮擔任首任市長。

事后,內部的同志們得知是李荊濮同志安排人員刻制了國民黨印章,仿制了國民政府的委任狀,挫敗了國民黨代表在牡丹江的接管陰謀。

許多中年人還能記得林海雪原的故事。但事實上,1945年末,北滿的牡丹江、合江一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縣城掌握在頑匪手中,形成了遍地是匪患的嚴重局面。這些土匪有很強的實力,佔據和掌握相當大的地盤。日本投降后,東北各地散落不少武器彈藥,都落入土匪手裡,所以,土匪的武裝比較齊全,有的還打著“國民黨旗”,“接收”了相當多的部分城鄉和地區有相當的能量與我軍進行較量。

1945年日軍投降以后,土匪們趁民主聯軍初進東北,在東北人民自治軍擴建新部隊時偽裝革命,大量混入新建部隊。玩起“先八路、后中央”,“明八路、暗中央”的詭計,大量匪徒混入我軍,假裝積極,騙取信任,取得合法地位,掌握一些部隊和裝備,而后組織叛變和暴動,公開與中共爭城奪地。

8月后,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對其所謂“地下軍”的“建軍”活動做出規定:“化裝潛入,秘密工作”、“設立前進指揮所,統一收編各地下(土匪)武裝”“各部隊隊長必須在共軍佔領區工作”等等。土匪的活動轉為秘密派遣,重整勢力,大量收編股匪,待機行動。潛伏在解放區的土匪武裝,則化整為零,分散竄擾,搶劫群眾財物牲畜﹔在鐵路沿線襲擊火車,阻礙交通,破壞東北民主聯軍后方根據地建設﹔勾結被斗的地主惡霸,秘密組織股匪,破壞農村清算土改斗爭。還有一部分土匪,搞假坦白、假投降、假參軍,繳長槍不繳短槍,剿壞槍不繳好槍,交一部分埋一部分以及不供出土匪組織等辦法,實行暫時退卻,以保存實力,企圖伺機再起,並利用各種機會打入共產黨內部,進行策反暗殺活動等等。當時,由慣匪王小丁組織了“鐵血暗殺團”,准備暗殺張聞天、李大章等黨政領導人,並計劃於1946年5月15日,企圖通過武裝暴亂,一舉推翻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王小丁是牡丹江地區的頑匪,起初手下人雖然不多,但他自恃熟悉國民黨在長春、沈陽的大員,收攏了一批日偽漢奸特務,糾集土匪1000余人,編成“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辦公處第八支隊”,悍然發動了牡丹江“5015”武裝暴亂。

5月15日凌晨5點15分,王小丁將市內的土匪組成了3個匪營,在副總指揮王超的帶領下打前鋒。國民黨總指揮姜學容帶領第二梯隊由城外向市內進攻。戰斗首先在市郊八達溝打響。匪徒兵分三路。一路攻打政府機關、干校和火車站,制造混亂﹔另一路包圍軍區司令部,妄圖控制指揮中心﹔第三路攻打保安處,企圖分割包抄,趁機劫走囚徒首犯李開江。戰斗打響后,我軍政人員立即迎戰,並通過政治攻勢,分化瓦解敵人。分赴外地剿匪的十四團從外圍進行攻擊。敵人兩面受敵,抱頭鼠竄。他們龜縮在牡丹江公園(今人民公園)內,負隅頑抗。

在李荊濮鎮定指揮下,我軍發起了反攻,擊斃匪徒30余人,生俘200余人,副總指揮王超自殺身亡。在混戰中,姜學容被手榴彈炸死,王小丁、杜喜祥被活捉,“5015”反革命暴亂被徹底粉碎。

1946年5月22日,在牡丹江火車站站前廣場召開了由全市各界代表參加的5000人審判大會,王小丁、杜喜祥等被處以死刑,牡丹江地區的秩序迅速恢復正常。10月28日,牡丹江、合江兩支剿匪部隊會師於柳樹河子聯合作戰,殲滅土匪2000余人,使牡丹江和合江根據地連成一片。

為了鞏固東北根據地,支持遼寧、吉林兩省的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激戰,就必須首先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東北根據地東滿的土匪徹底消滅。為此,1946年6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作出了《關於剿匪工作的決定》,指出:北滿,特別是在牡丹江、合江地區,為我黨在東北最基本的戰略根據地。因此,必須爭取在最短時期內,堅決徹底地肅清土匪,發動廣大農民,建立鞏固的后方,以支持長期斗爭。所有剿匪區域,必須發動群眾。因此應有計劃地抽調千余干部組織工作團,經過動員、解釋,使大家深切了解東北的斗爭是長期的、殘酷的。為了更快地發動群眾,有效地開展剿匪斗爭,中共中央東北局於1946年7月1日發出指示,要求主力部隊各師(旅)按已劃定創造根據地的區域,“各派出約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和做群眾工作”,要求各黨政機關“各抽出約五分之二的干部,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概下鄉做群眾工作,創造我們在東北的立腳點”。對剿匪工作,要求“各地必須對於剿匪作出全面的計劃,必須區分輕重緩急,集中力量實行各個圍殲與窮追,以求俘獲與追剿,務必避免兵去匪來的現象,打跑了土匪不算完成任務,隻有消滅了土匪才算完成任務”。

當下的中年人沒有不知道楊子榮在林海雪原中智擒匪首座山雕的戰斗故事。《林海雪原》這部小說和電影之所以吸引了億萬讀者和觀眾,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以傳奇手法寫出了我軍在牡丹江的剿匪斗爭。

《林海雪原》來源於一個真實的剿匪故事,楊子榮這位大智大勇的偵察英雄也真有其人,而真實的座山雕也確實是非常難以對付的匪首。人稱座山雕的老匪叫張樂山,在東北的土匪之中他堪稱異類。這老匪年過六旬仍能奔跑如飛,其手下供述座山雕有個奇特的鍛煉身體的習慣,或與此有關。這個特殊的習慣便是在雪地裡和小匪們排成一列,一起追兔子!東北山林裡經常有兔子出現,每當此時,座山雕便會大顯身手,那些比他年輕一半以上的小匪硬是跑不過他,而且,那些連老鷹都追不上的兔子,也常常被他徒手擒獲。這份腳力、眼神和反應速度,足以令人稱奇。

作者曲波后來在《林海雪原》書中以楊子榮深入虎穴、“智取威虎山”的典范戰例,樹立起我軍偵察英雄的高大形象。但是現實中的楊子榮,卻未能像書中描寫的那樣,與戰友們一起揮師南下,參加解放全中國的戰斗。

在智擒座山雕16天之后,楊子榮隨曲波帶領的小分隊追剿潛逃土匪鄭三炮。早春二月的牡丹江寒夜,是凍得鬼呲牙的季節,戰友們半夜烤火取暖時,槍栓出了霜,再走時槍栓就被凍住了。天亮時,小分隊發現了土匪窩棚,匪首鄭三炮就隱藏在裡面。楊子榮搶先一步,堵住了棚口。鄭三炮是槍法很准的慣匪,他發現被包圍了之后,躲在窩棚裡不出來,楊子榮舉槍一勾扳機,沒有打響,孫大德接著開火,也沒打響。這時,鄭三炮等人朝外打槍,楊子榮不幸中彈,當場犧牲。曲波立即指揮戰士扔手榴彈,炸開了窩棚、消滅了鄭三炮。楊子榮的遺體被小火車運回了海林縣,團部為英雄楊子榮舉行了隆重葬禮,首長和戰友們為楊子榮的死扼腕痛惜。

通過林海雪原剿匪故事,可以看出抗戰以后我黨在牡丹江地區建立東北根據地是一場浴血之戰。在黨中央及陳雲、張聞天等老一代革命家的直接指揮下,打贏了剿匪牡丹江的重大戰役,對於建立東北地區紅色政權具有啟示性意義。

張保華語重心長地說:偵察英雄楊子榮離開人世60多年來,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威虎山下、牡丹江畔已經改天換地,成為我國改革開放、連接東北亞的大陸橋。楊子榮等千百萬英雄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奮斗目標已經實現。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楊子榮這位曾經隱姓埋名,為中國革命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的傳奇英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