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3】

2016年03月22日1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持人:您覺得父親這樣勤儉節約的精神,對於您,包括一直到現在,這個生活帶來的影響是怎樣的?

賀曉明:太大了。所以我跟一些經商的朋友就說,從降低成本來講,你們也應該注意節約。我說,勤儉節約是美德,沒有看到哪個巨富是不注意節約的。

主持人:往往是這樣,越是有實力的人,往往在細節上是很注意這些勤儉節約的小事。這樣優良品質,一定要傳下來。剛才您也說了,對於父親所說的話是堅決執行,父親在心裡究竟是什麼印象?是很害怕的執行,還是很崇拜的?

賀曉明:挺復雜。因為我們是父女關系,不是上下級。他很威嚴,但是很親近。他對孩子非常愛。有一些當年在他身邊工作過的人,看見父親和我們這些子女很親密,就特別感慨。他們跟我們說,你們小時候,老總回到家,你們就在他身上盤下來盤下去,非常親昵。

主持人:生活當中一個父親的形象。

賀曉明:就是這個樣子。他很風趣,愛開玩笑。

主持人:他都怎樣和家人交流感情?

賀曉明:我父母兩人感情非常好,很幸福。生活動中他們倆人還有一些有趣的小“爭執”。記得又一次,我父母互相都說對方煮棒子面粥不好喝。后來我們小孩肯定是起哄,說那你們就比比吧。他們倆就各自煮那麼一小鍋,當然是媽媽煮的東西我們都去捧場,爸爸那鍋就有點被冷淡。我媽老調侃,說你們也喝點爸爸做的吧。那個家庭很好,非常和諧。還有我媽媽特含蓄,因為我爸爸忙工作,忙得太厲害了,八月十五忘了回家,我們在西南,我爸爸在北京。他們那個書信很少,長途電話很多,打個電話問聲好,也就過了。我爸爸不知道什麼原因,又沒有書信,又沒有電話,人家八月十五這天家人在一起吃飯總是有個團圓的意思。我媽媽想爸爸了,后來怎麼辦呢?媽媽對我們說,今天把辮子梳一梳,衣服整一整,帶你們到照相館,就照了一個特別好的照片,這個裡面就我們三個和媽媽,是四個人,我媽媽就把這信寄給爸爸了。下一次通話的時候她就說了,看見照片了嗎?看見了。覺得照得怎麼樣?很好啊,你們每個人都照得好啊。你再看看,那是什麼日子?我爸爸這時候才明白,八月十五。這個家就是這個樣子,非常好。

主持人:我們一直想象賀龍元帥公務在身非常的忙,聚少離多是一定的。但是每次一聚會,就像您說的,這樣一個家裡面暖融融的畫面,您能把那些細節描述出來,這是父親、母親在做好自己該做的社會責任之余,他們在努力營造這個小家。所以,我們常說,父母之間關系的和諧,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賀曉明:這個相當大。我們現在經常遇到有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獨自在家的孩子們,做來做去,吃的有,用的有,上學也有,周圍很多人去關心。我后來發覺一個問題,不管怎麼照顧他們,父母是誰都替代不了的。一個正常的家庭環境,對於他們的成長相當重要。

主持人:賀龍元帥在這麼忙的時候,您母親這個對家庭就更加重要是非常重。她挺起了家庭的支柱作用,然后在經營著這個小家,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特別美好。

賀曉明:當年,在我們家裡,除了媽媽生的孩子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同志的孩子在我們家,就和自己家裡人一樣,這是戰爭年代下來的這麼一種傳統。比如當時我們那兒臨時供給部長,后來到了北京以后,他得了重病。我爸爸問他,還有什麼事情要托付給我們。他說沒有了,什麼都交代完了。他說就是我家那個小紅,他的孩子的名字,我爸爸說,你不用說了,我知道了,下午我就讓薛明去接小紅到我們家,你放心。我媽媽隨后就完成了這個事情,和父親兩個人配合特別好。就這麼著,小紅就在我們家,就跟我們兄弟姐妹一樣,為什麼我們特別親呢?就是那個年代裡,他不是同姓的,但是,比同姓的人估計更重一點,更親一點。

主持人:剛才賀老師在跟我們講家裡面這些小故事的時候,我就忽然又回到了現在,從一見到賀老師我發現您眼中透出的暖意,這種平和,真的是和現在社會當中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剛才您也提到了,在全托幼兒園,其實回家和父母接觸的時間也是很短的。但是受到這個家庭氛圍的渲染,又如此深刻,一直乃至影響到日后的生活。現如今,隨著社會節奏的變快,也有很多的留守兒童,但他們往往是出現問題的那一類群體。這中間會有什麼樣的差別呢?

賀曉明:會有。我們現在老在擔心我們的下一代,我們老在說幾零后,我經常和年輕人打岔,我是“40后”的。我們的教育問題到底出在哪,是孩子身上嗎?不對的。是出在社會教育,出在家長身上。家長不願意家裡團圓嗎?因為有生計問題,他們必須要出來。所以我覺得,這一系列農村問題,還有城鄉的問題,逐步在改善。一定要合家團圓,我就是這麼一個觀點。誰也替代不了父母。再做什麼也替代不了父母。大家來幫助他們。幫助他們能夠就近解決生計問題,父母就回到孩子身邊了。或者說父母在城裡,你們有能力把孩子接到城裡去,這樣不管在哪團圓,這個家是不能分割的。

主持人:剛才給我們講了父親、母親很多的小故事,我們還了解到一個小細節,賀龍元帥曾經送給妻子薛明一把手槍作為定情信物,這個信物真的很特別,是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情況下送的呢?

賀曉明:結婚以前,兩個人在延河邊散步,因為軍人最喜歡的東西沒有別的,就隻有是槍。我媽媽是天津北平地下黨的,她的文化程度高一點,又是個女性,當然就是浪漫一點了。兩個人散步時走著走著,我爸爸說這個好,給你。回來媽媽回憶,當時她接受這支槍涼冰冰的,但挺喜歡的這份禮物,很精致,所以一直保存著。戰爭年代出來的軍人,就有很多戰爭的痕跡。比如說我爸爸的枕頭底下,一塊手絹,一個電筒,一支手槍,多年了都是這樣子。解放了以后,進了城了,慢慢地不需要了,這支槍就給他的警衛人員拿走了。就剩了一個電筒。當年爸爸送媽媽一支手槍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防身。戰爭年月,因為爸爸經常不在身邊,留有一個武器在身邊,心裡踏實多了。防身,是一個軍人的禮物,這是最高禮遇。

主持人:關鍵是有這份感情在這裡。賀龍元帥離開我們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時光飛逝,我們現在再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我們的這些優秀品質,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啟示?

賀曉明:很多。我和他們有過很多的接觸,在我記事以后,當時咱們的軍隊,還有政府的高層領導人,接觸過很多,所以,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比如說,過生日這回事,原來黨內沒有說過生日這個說法。我爸爸兩次生日,一次是在1964年,還有一次在1966年。他年紀已經大了,60多,將近70歲了。家裡就把家裡的親戚請來了,在家裡大家就要照一個相,裡面有王震同志,剩下的就是家裡面的親戚們。當時,大家留個影,就算是過生日了。還有1966年,他是1965年年底在上海,上海會議以后,他就到四川,就到三線去了,到三線去了以后,那次時間長,他在成都過生日,也是他有三個親的侄兒子,一些親戚,請到他住的地方,大家也是吃頓便餐,照一張相,這就是過生日了。

我爸爸和媽媽對信仰的追求和理解,在今天這個日子裡,我想回顧這個是一個最好的紀念。我媽媽那個嘴上老說,我們那個年代,我們那個年代。我說你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她說我們有理想,有志氣,我們有魄力。我們是老老實實地做人,風風火火地做事。心裡裝的隻有國家和人民,從來不張揚,這是我媽媽的描述,那個時代的特點就是這樣。在延安的時候,有一天爸爸看《魯迅全集》后有感而發。他在山下看見有一個牛,駝著炭上山,他就跟身邊的有些人說,我們就應該做一頭人民的老黃牛。老黃牛這一輩子,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個牛怎麼忠誠呢?春天春耕,它要幫助它的主人去耕地,夏天它也要去犁地,秋天要收獲。晚上它有空還要推磨。主人隻給它吃一點青草。這個老黃牛死了以后,那個肉,主人還可以吃。他比喻的就是共產黨人完全徹底地一切都要奉獻。回顧他的一生,他就是這麼做的。

主持人:剛才在談話當中,賀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她說,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秀品質上面我們究竟要沉澱下來什麼,我們要傳承什麼。從剛才的故事當中我們聽到了賀龍元帥和他的妻子身上的優秀品質,果敢、堅韌、抗壓能力、氣節,他們的格局,以及對信仰的追求。這正是現代社會我們所需要的嗎。非常感謝賀老師為我們帶來的分享,真的讓我們受益匪淺。謝謝您。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的,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賀曉明:再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講堂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