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陳士榘,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戰功卓著。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開始,他就跟隨毛澤東南征北戰,彼此結下終生情誼。
1909年4月,陳士榘出生於湖北荊門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1927年9月,他參加了毛澤東等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當時,陳士榘每天行軍都能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壯年人,出沒在戰士們的行列中,今天在這個連,明天又在另一個連。有的戰士還以為他是老百姓,就拉他挑擔子。他笑著說,我已給你們挑了好幾天了,今天你們連長叫我休息休息。這時,第三營的楊立三走過來告訴大家,他是毛澤東同志,是中央派來的毛委員!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從此,陳士榘認識了毛澤東。
由於暴動力量過於分散和臨時收編的第四團叛變,秋收起義部隊遭受了嚴重的挫折。9月14日,毛澤東以前委書記的名義,寫密信通知各路起義部隊迅速趕到瀏陽文家市會師。19日中午,毛澤東隨第三團到達文家市時,第二團已先期到達。陳士榘所在的第一團在金坪失利后,隨一團行動的師長余洒度不顧形勢變化,還要反攻長壽街進取平江,對於前委要他到文家市集中的指示,竟然拒不執行。直到毛澤東去信對他進行嚴厲的批評,才勉強接受命令,帶領第一團於19日晚到達文家市。
當晚,毛澤東不顧連日奔波、作戰的疲勞,在文家市裡仁學校主持召開由師、團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討論起義部隊進軍方向問題。會議一開始,余洒度就極力主張攻打長沙,進攻大城市。這也是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主張。然而,毛澤東在總結了秋收起義的教訓后,卻大膽地提出了與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相反的意見。他認為,當務之急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如何保存這支隊伍。他說:“當前敵強我弱,敵大我小,敵人的力量主要在城市,進攻城市隻能是以卵擊石,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了,要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轉移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去,同民眾運動相結合,以保存和發展我們的力量。”
毛澤東的這一英明的戰略決策,得到了總指揮盧德銘、黨代表宛希先、營長張子清等大多數人的贊成和擁護。會議最后決定,放棄原定攻打長沙的計劃,工農革命軍沿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向南轉移,尋找落腳點。
9月20日早晨,工農革命軍第一、二、三團指戰員1000余人集合在裡仁學校的操場上。毛澤東身穿藍布農民服裝,打著整齊的綁腿,腳穿草鞋,邁著穩健的步伐,滿面笑容地來到部隊面前,向大家親切地揮手致意,請大家席地而坐。然后,他一手叉腰,一手打著有力的手勢開始講話。他首先指出工農革命軍是為工農打仗的,接著,闡明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他說,大革命已經失敗,蔣介石、汪精衛正在瘋狂地屠殺工農,革命暫時處在低潮時期。但是,革命高潮肯定會要到來。我們雖然打了幾個小小的敗仗,受了點挫折,這算不了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嘛!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失敗中總結出經驗教訓。講到這裡,毛澤東滿懷信心地指出,隻要我們團結得緊,繼續勇敢地戰斗,最后勝利一定是我們的。他還打個比方說,我們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一個大水缸。我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會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的。接著,毛澤東宣布向井岡山進軍的命令。
毛澤東轉兵農村這一英明的戰略決策,使工農革命軍廣大官兵精神為之一振,本已迷茫的眼睛裡一下子齊刷刷地閃射出了興奮的光芒。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陳士榘感到這個“毛委員”的雄才大略實在了不得。他在心裡暗暗發誓,這輩子要跟定毛澤東,為窮人打天下,消滅人吃人的剝削制度。
二
會議之后,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離開文家市沿羅霄山脈南下,開始了向井岡山進軍。
9月29日,部隊到達永新縣的三灣村。為了提高戰斗力,建設新型的革命軍隊,毛澤東在一家小雜貨店裡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提出對工農革命軍進行改編,將原來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定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原來的第一團編為第一營,第三團編為第三營,第二團因兵員銳減,編為特務連。全團共2個營7個連。整編后多余的軍官編為1個軍官隊,自願離開部隊的,就開具証明,讓他們到地方工作。為了行軍作戰的方便,人數較多的傷病員和醫務人員一道編為1個衛生隊。
在整編中,毛澤東決定將在團級設立黨支部改在連隊建立,班排設黨小組﹔連以上各級設黨代表,營、團設黨委﹔規定重大的問題要經過黨委討論決定﹔全軍各級黨組織由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這樣就在部隊中從上到下建立和健全了黨的各級組織,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三灣改編一結束,毛澤東就著手在革命軍士兵中物色、吸收黨員。在他親自接納入黨的第一批工農骨干名單中,陳士榘名列其中。
1927年10月的一個晚上,陳士榘隨他的入黨介紹人走進酃縣(今湖南省炎陵縣)水口街一個祠堂的閣樓上。閣樓裡已有十幾個人,各連的黨代表都來了,毛澤東也來了,與幾個同志低聲談著話。閣樓裡擺著幾條長板凳,靠北牆的一張四方桌上放著一盞菜油燈,桌邊上挂著兩張長方形的紅紙,上面分別寫著入黨誓詞和3個外文字母CCP,菜油燈把整個樓內映成一片暗紅色。陳士榘知道要舉行入黨宣誓了,心情十分激動,熱淚在眼眶裡直打轉。
人到齊了,毛澤東起身站到桌旁宣布:“人已到齊,入黨儀式開始!”
陳士榘等6名新黨員首先分別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和入黨目的,各個介紹人分別談了新黨員的政治表現以及簡歷。隨后,毛澤東走到6名新黨員面前,像是詢問,又像是談話:“你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
“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紳,要更堅決地干革命!”
6個人差不多同時回答。
毛澤東滿意地點點頭,向6位同志解釋英文字母CCP的含義以及入黨誓言。隨后,他鄭重地舉起右手,緊握拳頭,帶領新黨員宣誓。毛澤東讀一句,6位同志也跟著讀一句:
“嚴守秘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
庄嚴而洪亮的聲音在這個破舊的小閣樓裡久久回蕩。
宣誓儀式結束后,會場裡活躍起來,新同志互相勉勵,老黨員諄諄囑咐,這一切都使陳士榘十分感動。此時,毛澤東的心情也很激動,他說,從現在起,你們就是光榮的共產黨員了,共產黨員就要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團結群眾多做工作。要嚴格組織生活,黨的秘密不能亂講,互相幫助……毛澤東又叮嚀各連、營黨代表:“回去后,要抓緊開展工作。以后各連都要像今天這樣,分批地舉行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
毛澤東的話,從此深深地印在陳士榘的心裡,他懷著神聖的使命感緊跟毛澤東,向井岡山挺進,勇敢地踏上了艱苦的革命征程。
三
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起初由於沒有經驗,吃了幾次敗仗。毛澤東從失敗中總結出一套打法,他說:“戰無常法,要善於根據敵我情況,在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原則下,拋掉舊的一套,來個戰術思想的大轉變。”他還告訴大家:“從前,井岡山有個‘山大王’,叫朱聾子(朱孔陽的綽號),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總結的‘打圈圈’是個好經驗。當然,土匪‘打圈圈’是消極的,我們工農革命軍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打圈是為了避實擊虛,殲滅敵人,使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總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賺錢就來,蝕本不干,這就是我們的戰術原則。”
11月中旬,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立住腳后,毛澤東派部隊下山去打茶陵。等整理好隊伍之后,他給部隊講話,說:“你們馬上就要出發了。我是很想跟大家一起去鬧革命的。”說到這裡,毛澤東臉帶微笑,詼諧地說:“可是我的腳不讓我革命,這真叫我沒辦法!”他用手指著自己受傷未愈的腳給大家解釋,“你們看!至今它還不跟我合作呢!”
毛澤東的話逗得大家都笑了,他邊講邊走向隊伍,拍拍這個人的肩,摸摸那個人的槍,當他走到陳士榘跟前時,笑著說:“好,好,一定要打勝仗!”
陳士榘立正舉手敬禮,說:“一定聽從毛委員的指示!”毛澤東聽了高興地點點頭。
由於毛澤東的腳傷沒好,此次戰斗便由黨代表宛希先和團長陳浩指揮。
一路上很順利,起義隊伍沒有遇到對手,很快就佔領茶陵。宛希先派人把原在茶陵搞過工農運動的人找了出來,恢復工會和農民協會,並成立縣人民委員會。由於這是第一次搞政權工作,沒有經驗,隻能一切都按照舊政府的樣子,升堂審案,收稅完糧。團長陳浩進城后,整天花天酒地,吃喝嫖賭,打罵士兵,欺壓工農。宛希先非常氣憤,他和譚震林對陳浩等人的行為進行了批評和抵制,嚴厲指責他們違背了毛澤東的指示。但陳浩拒不接受批評,在這種情況下,宛希先派陳士榘送信向毛澤東作了匯報。
毛澤東看了宛希先的信后,對陳浩等人的做法也非常憤怒,讓陳士榘帶信給宛希先,指示宛希先立即撤銷人民委員會,組織工農兵政府,並特別指示要在部隊中加強政治工作。
宛希先接到信后,果斷地撤銷縣人民委員會,於11月28日召開了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湘贛邊界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縣政府由選出的3個常委組成:工人代表譚震林、農民代表李炳榮、士兵代表陳士榘,譚震林任縣政府主席。縣政府實行集體領導,是一個精干的辦事效率很高的班子。新政權一建立,便迅速完成了為部隊籌款、組建茶陵縣游擊大隊等多項緊迫任務。
幾日后,毛澤東來到了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對陳士榘開玩笑說:“你也做了縣太爺啦,你也是個‘山大王’哩!”他對選舉產生的工農兵政府及其工作十分滿意。
正當工農兵大眾歡欣鼓舞地慶祝紅色政權誕生的時候,湖南敵人吳尚率一個團進攻茶陵。大敵當前,團長陳浩、副團長韓昌劍、參謀長徐庶等人不思如何迎敵,倉皇逃跑,導致戰斗失利。在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后,他們不但不接受教訓,反而企圖拉出部隊投降湖南的國民黨方鼎英部隊。宛希先等與之展開了堅決的斗爭,並派陳士榘星夜去向毛澤東報告。在危急關頭,毛澤東不顧傷痛,迅速趕到茶陵湖口,命令陳士榘帶兵逮捕了陳浩等人,然后將隊伍帶到寧岡礱市。兩天之后,在礱市舉行軍民大會,毛澤東宣布陳浩等人的反革命罪行后,當場處決了叛徒,消滅了革命軍中一大隱患,純潔和整頓了部隊。
四
20世紀30年代初,在王明“左”傾路線的指導下,博古等人極力排斥毛澤東對中央紅軍的領導,加之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指揮,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一開始就陷入被動,屢屢失利,中央根據地被壓縮得越來越小。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毛澤東於1934年4月中旬離開瑞金,前往中央根據地南線調查研究,到達粵贛省委和省政府所在地會昌縣文武壩(今江西省會昌縣文武壩鎮),並出席粵贛省委召集的擴大會議,一路上的接送和安全保衛工作就由陳士榘負責。
7月一天,天剛剛亮,毛澤東在陳士榘等人的陪同下,登上會昌山。他舉目四顧,高峰顛連,群山似黛,不禁詩興大發,即景賦詞,隨口吟道:“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吟罷兩句,稍作停頓。當時毛澤東吟詩的語氣像是講話,又像是自語,非常隨意,也很親切。站在毛澤東身后的陳士榘,忽然想起一句古語“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於是便大膽地插上一句:“更有早行人。”
毛澤東正凝目遠眺,被陳士榘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差點打斷思路。他看了陳士榘一眼,思索片刻,一口氣將腹中新詞吟誦完畢: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破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這首詞就是著名的《清平樂·會昌》。
聽罷毛澤東吟完全詞,陳士榘頓時感到很不好意思,隻覺得處在逆境中的毛澤東,還是那樣從容不迫,對革命抱著那樣堅定的勝利信心,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他的偉大氣魄使陳士榘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於是,他由衷地對毛澤東說:“您的詩真好。”毛澤東回答:“這不是詩,是詞喲!你剛才是要和我賦詩嗎?”陳士榘紅著臉,道歉說:“剛才不該打岔,差點打亂了您的思路。”毛澤東卻笑了,說,不要緊的,並鼓勵陳士榘要好好學習文化。
頻道精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