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紀念劉伯承誕辰126周年

【圖集】開國元帥劉伯承:英勇善戰足智多謀 不拘一格選人才

【查看原圖】
1948年,劉伯承在慶祝收復延安大會上講話
1948年,劉伯承在慶祝收復延安大會上講話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8年12月04日09:18

編者按:今年12月4日是劉伯承誕辰126周年紀念日。劉伯承,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55),軍事家。劉伯承英勇善戰,劉鄧合作指揮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13年中,一個軍事主官,一個政治主官,留下了一段“劉鄧不可分”的佳話﹔在艱苦的抗戰歲月裡,他嚴於律己、清正廉潔、把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堪稱“為人民服務”的楷模﹔為辦好軍事學院,他不拘一格選人才,始終把人才看作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注重學習和教授,為我黨我軍發現、培養了大批軍事干將。1986年,劉伯承逝世。

英勇善戰:“劉鄧大軍”名揚天下

劉伯承與鄧小平,有著13年共同指揮軍隊的戰斗生涯,有著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友情誼。劉伯承生於1892年,年長鄧小平12歲,兩個人都屬龍。他倆是兩條真正令中國人驕傲的威猛巨龍。在劉鄧合作指揮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13年中,一個軍事主官,一個政治主官,留下了一段“劉鄧不可分”的佳話。在他們共同組織的歷次重大戰役行動中,許多重大的作戰方案是他倆一起商定﹔各種命令都是以劉鄧聯署方式簽發﹔許多次重要戰役是由他倆共同指揮。劉鄧大軍的英名遠播四方,令抗日軍民鼓舞,令敵人喪膽。一二九師和第二野戰軍的戰史中融會著劉鄧的智慧,不可分,也分不清。 【詳細】

清廉律己:做手術麻藥留給他人用

在艱苦的抗戰歲月裡,劉伯承率八路軍129師轉戰南北,因操勞過度,不慎於1942年初夏患了瘧疾。衛生處李醫生在給劉伯承治療時,因為消毒不嚴格,造成用藥部位感染。旅衛生處的錢信忠處長便帶著肖醫生重新為劉伯承診治。經檢查,劉伯承感染的部位紅腫得很厲害,錢信忠同劉伯承商議,要將感染部位動手術切開。劉伯承點頭表示同意。錢信忠馬上吩咐肖醫生准備一支麻藥。劉伯承聽說后,連忙擺手說:“現在藥很緊張,我這點小手術,就不用麻藥了。”錢信忠勸說道:“師長,還是用一點兒吧,不然太疼了。”劉伯承態度十分堅決,他說:“不要緊,我能堅持住,麻藥就留著給做大手術的人用吧。”  【詳細】

惜才重才:不拘一格選用國民黨舊軍官

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正式成立,劉伯承任院長兼政委。這是全軍第一個包括各軍兵種的規模最大的高級軍事學府。要辦好軍事學院,需要一大批專家、教師和翻譯人員。為了辦好軍事學院,劉伯承胸懷寬廣,不拘一格選人才。以劉伯承為核心的軍事學院黨委,積極派人到北京、南京、上海、重慶等地“訪賢”和“招賢”。不久,10多個教授會和翻譯室及俄文訓練班成立了。20多位蘇聯軍事專家請來了。一批年輕的文化教員也請來了。【詳細】

 刻苦學習:扎扎實實 36歲學俄文

 劉伯承對學習有過這樣的見解:“學習,一定不要趕浪頭,趕時髦。要考慮自己的條件,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學一門就要努力學到手,就要力求精通,否則就永遠是個半瓶子醋。”早在1926年,劉伯承便在國民黨四川省左派大會上發表了第一篇自己的軍事論著。1928年,他留學蘇聯,先后就讀於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蘇聯紅軍高級步校時他已經36歲了。到了這個年紀再學外文是相當困難的。但他從字母和發音開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竟然攻克了外語關,並獲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績優秀的佳績。畢業時他已經能夠准確地翻譯俄國的軍事理論著作。【詳細】

   

 進入紀念館 獻花留言

 

分享到:
(責編:曹淼、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