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史频道 >> 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
《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目录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
  张闻天曾经是毛泽东的上司,后来毛泽东成了张闻天的上司。他们的关系比较特殊,大致经历了反对—合作—分手三个阶段。张闻天曾说过,“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毛泽东对张闻天的评论是“明君”,比较民主,不争权,同时也说张闻天身上始终书生气太重,因而对他“一直不大满意”。三部曲不仅反映了张闻天与毛泽东关系的起伏变化,也射出中共发展史、乃至中国革命中许多事件的正确与错误、曲折与顺利、高潮与低潮。
  本书记载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影响最深远的两位伟人——毛泽东与张闻天在历史关头的合作与分歧,折射出中共党史中许多问题的是非曲直。本书史料丰富翔实,人物描写生动细腻,兼具研究价值和可读性。
 
作者介绍
张树德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党史、军史研究,著有《知情者说》系列、《红墙大事》系列、《毛泽东与共和国重大决策纪实》《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毛泽东与中国古典军事典籍》《跟着真理走:毛泽东与张闻天》《毛泽东与彭德怀》《毛泽东与贺龙》等多部著作。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图书精选  
第一章 毛泽东和张闻天从不同的起点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
    山沟里走出的“土包子”马克思主义者与留过洋的“布尔什维克”——毛泽东和张闻天从不同的起点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张闻天和毛泽东的关系是比较特殊的。张闻天曾是毛泽东的上级,后来毛泽东成了张闻天的上级。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可以透视出中共发展史,乃至中国革命中许多事件的正确与错误、曲折与顺利、高潮与低潮。
  张闻天与毛泽东关系的开始并不像中共其他一些高级领导人那样长、那么早。虽然早在1920年初,张闻天就知道毛泽东的名字了,但他们真正的相识、相知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才开始的。【详细】
第二章 进入中央苏区后,张闻天同毛泽东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
    在毛泽东受到排挤之时,张闻天从苏联回国,被共产国际迅速推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进入中央苏区后,张闻天在实际工作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同博古产生分歧,同毛泽东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
  张闻天从1925年10月去苏联到1931年2月回国的这段时间里,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但由于远离祖国,不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地学习,脱离了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
  而此时在中国国内,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各根据地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斗争。在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等人已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并逐步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详细】
第三章 福建事变的发展让张闻天在思想认识上真正与毛泽东站到了一起
    李德、博古凭着看地图躲在房间里指挥战斗,致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重大挫折。福建事变的发展让张闻天进一步看到了“左”倾幼稚病的危害,在思想认识上真正与毛泽东站到了一起。
  进入中央苏区的张闻天,在认识上真正与毛泽东站到一起的是在对待福建事变的态度上。也正是从这一件事情起,张闻天开始了同“左”倾路线的决裂。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军队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敌人采用了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详细】
第四章 广昌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张闻天和博古、李德的分手
    广昌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张闻天和博古、李德的分手。毛泽东向中央提出的正确建议多次被李德、博古等拒绝,红军只剩下长征一条路。
  张闻天曾在《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一文中写道:“记得在出发前有一天,泽东同志同我闲谈,我把这些不满意完全向他坦白了。从此,我同泽东同志接近起来。他要我同他和王稼祥同志住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反对李德、博古领导的‘中央队’三人集团,给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在对待一个问题的态度上,直接导致了张闻天与博古、李德的分手,与毛泽东站到了一起。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广昌战役应采取的战略战术。【详细】
第五章 长征途中,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了反对“最高三人团”的“中央队三人团”,力挽狂澜
    担架上的“密谋”—长征途中,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了反对“最高三人团”的“中央队三人团”,力挽狂澜。
  遵义会议从酝酿到举行的整个过程中,毛泽东始终起了主导和决定的作用。但是,毛泽东的杰出作用与张闻天的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对此,毛泽东1969年4月10日在九大上还说,张闻天在遵义会议是和我合作的。而这种合作,就是人们常说的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在长征路上的“密谋”。
  1934年9月,毛泽东来到于都,主要的任务是察看地形,选择突围的路线。后来红军利用枯水期在选定的地点架了五座浮桥,安全地过了于都河,走的就是毛泽东选定的路线。【详细】
我要评论  
 
 图书推荐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