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如何利用美国资金发展根据地经济

■吴侃
2012年11月22日08: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发展根据地经济,在充分分析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毛泽东初步形成了引进美资、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思想。这一思想坚持了维护中国主权、双方受益和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外援为辅的原则,同时又体现了毛泽东远大的战略眼光,即立足现实需求,发展根据地经济,着眼未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美国来说,当时军事抗日更加迫切,加上国民党的极力反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利用美资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思想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谢伟思;利用美资;发展经济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发展根据地经济,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有所改善这一客观实际,对如何利用美国资金发展根据地经济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思想。本文拟从思想史和经济史的角度,简要探讨抗战时期毛泽东利用美资发展经济的思想。

一、毛泽东为什么在抗战时期产生了利用美资思想?

毛泽东利用美资发展经济的思想是在抗战时期初步形成的,集中体现在毛泽东1944、1945年与驻延安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的数次谈话中。之所以在抗战时期提出这一思想,是因为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利用美资发展经济更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中国的抗战是持久而艰苦的,不仅是交战双方政治、军事、人力的较量,也是双方财力和经济力量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能否持久,取决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些抗日根据地大多处于偏僻山区,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比如延安县川口区赵家窑村“每天吃饭二顿或三顿,吃得早,吃三顿,迟只两顿。有面时三五天吃一次,没面时十几天吃一次,一年吃肉的次数不一定,……一年大概吃三五次,过年一定吃”(《延安川口区四乡赵家窑农村调查记》,《解放日报》1942年1月13日。)。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报告中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1页。)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当内资不足时,应积极吸引国外投资。

第二,在抗战时期,国民党虽然与共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时刻警惕中共的壮大,从未放松对中共的压制。在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国民党寻找种种借口,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划拨款项。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八路军发饷数目,始终根据三个师(按4.5万人计算)每月发给军饷法币63万元,其中生活费30万元,战务费20万元,补助5万元,医疗补助费1万元,米津贴补助及兵站补助费7万元。这既没有考虑到八路军人数的增加部分,更没有考虑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西北财经办事处公布的《陕甘宁边区银行各种统计表》来看,1937年至1945年间延安市物价总指数在不断上涨:以1937年上半年平均物价指数为100计算,1938年为143.1;1941年为2228.9;1942年为9904.0;1945年为1591495.4。也就是说,1945年底延安的物价指数,是1937年初的18259倍。而1940年八路军的人数就已经扩大了10倍,达到40多万人,但国民政府只对原协议中的4.5万人发饷。1939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曾经致电共产国际,指出国民党中央政府每月拨给中共的款项为50万元,仅相当于八路军每月军费开支的20%,而且由于当时货币不断贬值,这笔拨款实际购买力还在不断萎缩。百团大战后的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更是宣布停发延安方面的军饷。在新四军的军饷发放方面,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时曾要求每月18万元,而实际上每月只有8万元。后经叶挺、项英多次争取,增加到每月13.5万元。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停止了对新四军军饷的发放。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