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邓小平论旅游的深刻之处在于论的是旅游,考虑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旅游行业的人对两个问题很好奇:一是邓小平这位戎马半生的革命领导人,为什么会这么了解产生在比较发达国家的旅游业的趋势和规律?二是他为什么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密集而且大力度地推进中国旅游发展?通过梳理《邓小平年谱》中对邓小平1977—1979年这几年所关注的问题的史实记载,我们的理解渐次加深,认识也逐步清晰。
——与邓小平的国际视野和贴近实际密切相关。
1975年5月邓小平出访法国,在与法国总理雅克?希拉克的会谈中交谈了两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平衡问题。在出访中他还参观了凡尔赛宫、巴黎郊区比尼村农场、里昂工业区、普罗旺斯等,这些考察让邓小平对当时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状态具有了实感。1977年到1979年这段时间,邓小平频繁出访,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美国等国的访问,对他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具体思考很有帮助。其中新加坡的旅游业和外贸发展给邓小平特别深的启示:当时新加坡每年吸引200万国外游客,旅游收入10亿美元,邓小平由此对中国发展旅游业的潜力有了底。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新加坡成为中国旅游业学习的对象,我们请新加坡副总理吴庆瑞做中国的旅游顾问达10年之久,与此很有关系。那段时间,邓小平也频繁地接见华裔科学家、华侨和外国企业家,直接听取他们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意见建议,其中对旅游业的建议很多。邓小平最早谈旅游问题是1977年11月17日与广东省委负责同志的谈话,他明确说:“有位华侨对旅游事业提了很多意见”,“中国把旅游事业搞好,随便就能挣二三十亿外汇。” (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第238页。)这些建议有助于邓小平形成旅游业发展思路。
——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密切相关。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工作的时候,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差距。1975年8月18日在国务院讨论国家计委《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时,他提出整顿经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的发展思路。1975年8月23日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时,他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明确承认我们同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差距,强调自力更生不意味着闭关自守,不意味着保守主义。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和9月20日会见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时,他都明确说我们要学习、吸收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技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恢复工作,他的改革开放总思路迅速形成。其中承认落后——吸收先进——开放引进——寻求外汇——突出抓外贸和旅游,这个工作思路的内在联系清晰可见。中国有丰厚的旅游资源,“旅游赚钱多,来得快,没有还不起外债的问题”(《邓小平论旅游》,第1页。),邓小平特别重视,有意让旅游业率先突破。而且旅游业的开放性,通过开放航线和旅游,也有利于打开同国外的商务关系。邓小平指示我们“研究一个综合方案,把美国这个门打开”(《邓小平论旅游》,第2页。);提出同意泛美航空公司做我国旅行社的代理,同意对方在我国建五千个床位的饭店;在民航和旅游局提交的工作方案上批示,航线对等的问题上我们条件差可以保留对等权。在对国务院负责同志谈工作时说:“搞旅游业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侨资、外资,然后自己发展。”(《邓小平论旅游》,第6页。)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胆有识、雷厉风行,推动中国旅游业开放快行、迅速发展。由此中国旅游业形成了代理、外联和接待的内外结合体制,民航和旅游企业率先引进了外资;建设了一批经典的中外合资、合作的旅游饭店,引进品牌经营、标准化管理、总经理负责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造就了中国饭店业的高起点、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化运作的行业特点。旅游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导性行业,因为邓小平的推动,站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