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一九五三年全国财经会议 毛泽东“搬兵”指示探疑

戴茂林 魏子杨
2012年11月29日09: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从会议的结论看“搬兵”的疑点

历时两个月的全国财经会议最后的高潮,是8月11日周恩来做的会议结论和12日毛泽东的到会讲话。从他们讲话的内容中可见,这次财经会议一直到最后也没有降下“批薄的调门”。

首先,周恩来所做的会议结论并不是克服了高岗的干扰后临时做出的,而是经毛泽东多次修改后,代表中央所做的。

毛泽东对周恩来在财经会议上所做的结论至少有两次审改。一是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这个表述出现在周恩来1953年8月11日在全国财经会议上的结论中”。二是在审议周恩来的会议结论时加写了这样一段文字:“这条总路线的方针政策,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里,就已提出,并已作了原则性的解决。可是许多同志,却不愿意遵照二中全会的规定去工作,喜欢在某些问题另闹一套不符合二中全会规定的东西,甚至公然违反二中全会的原则。”【《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第301—302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也明确指出:“周恩来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所做的会议结论,是经毛泽东多次修改的。”【《周恩来传(1898—1976)》(下),第992页。】

周恩来在全国财经会议上的结论是经毛泽东精心修改后代表中共中央做的,中共中央对此也非常重视。《中央1953年10月10日批示》中说:“1953年8月11日周恩来同志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所做的结论,已经中央批准,现特发给你们。全党县级以上干部必须学习周恩来同志的这个结论,同时需学习1949年3月13日中央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同志1950年6月6日在党中央三中全会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0册,第132页。】

其次,周恩来在会议结论的讲话中21次点名批评薄一波的错误,并明确表示他“同意高岗对薄一波的评价”。

周恩来代表中央所做的这个“全党县级以上干部必须学习的结论”确实很重要,内容也很丰富。他首先概括了这次会议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指出:“这次会议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在大家的督促下,彻底地揭发和批判了税收、商业、财政、银行工作中在最近一个时期的某些错误,并集中地批评了对这些严重错误负有主要责任的薄一波同志。同时,在财政、税收、商业、粮食、银行等项工作的方针政策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就将使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有可能大大地前进一步。”“这些,都是这次会议的成绩。缺点是有些问题讨论得不够深刻,有些发言不尽妥当。”【《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0册,第133页。】

在这篇讲话中,虽然周恩来在讲到薄一波的错误时说:“这些错误还未构成一个系统,所以还不应该说成是路线错误。”但周恩来紧接着就说:“这些错误如果不是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得到不断的纠正和地方党委的抗议并在这次会议上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任其独立地发展下去,将使这些部门的工作有完全脱离党的路线的危险。”周恩来在整篇讲话中21次点名批评薄一波的错误,认为薄一波的错误是“违反了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周恩来还明确地说同意高岗对薄一波的评价:“薄一波同志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最突出的地方,我同意高岗同志的意见,就是个人与党的关系摆错了位置,对党不老实的态度、不民主的作风和行会主义的情绪。”【《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0册,第139页。】

最后,毛泽东在讲话中也强调“批评薄一波是完全必要的”。

不但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所做的这个结论中没有降下批薄的调子,8月12日到会的毛泽东在讲话中更是反复提及薄一波的错误,认为“薄一波的错误,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它有利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违背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而且,毛泽东还明确表态说:“薄一波在政治上思想上有些腐化,批评他是完全必要的。”【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1953年8月12日)。】

总之,从邓小平和陈云的有关与会细节、会议的方向、会议的结论等方面来看,1953年全国财经会议的“搬兵”问题存在不少疑点。如何看待“搬兵”问题,值得我们慎重对待。虽然1953年全国财经会议期间所发生的一些史实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但毛泽东在这次会议期间并没有发现高岗是“坏人”。在1955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说:“对这个阴谋、阴谋家、阴谋集团,我们是到1953年秋冬才发现的。对于高岗、饶漱石,长期没有看出他们是坏人。”【《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01页。】“1953年秋冬”,显然是在1953年全国财经会议之后了。

(本文作者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 沈阳 110004)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