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巧施“空城计”雄文退敌兵——毛泽东三篇退敌文章辨证

王爱民
2012年12月18日08: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退敌首篇文章是胡乔木撰写

1948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毛泽东导演“空城计”的第一篇新闻报道“新华社华北10月25日电”:“《蒋傅匪妄图突击石家庄我军严阵以待决以歼灭》”,这是新华社最早播发的电讯稿《蒋傅军妄图突袭石家庄》。这篇文章不是毛泽东所写,而是毛泽东指示胡乔木撰写,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新华通讯社史》和北京卫视《毛泽东巧施空城计退敌十万兵》,均对此持肯定说法。

在胡乔木撰写了第一篇文章后,毛泽东于与此后又连续撰写了三篇文章,并且每次都对新华社如何播发和《人民日报》的发表作出重要批示,被称为毛泽东导演“空城计”的四篇重要退敌文章。

毛泽东撰写的3篇文章为什么会有不同说法

首先,在得知傅作义要偷袭情报的当日,毛泽东即要胡乔木写了第一篇新闻稿,并做了重要修改。据有关文章和史书称,接到蒋傅军要偷袭西北坡的情报后,毛泽东要胡乔木根据来电写一消息,“消息写好后,毛泽东着手修改”,他先在文章开头增加了“确息”两字,并做了修改,又对文章的最后部分作了删除,并加写了两段话:“但是蒋傅匪首此种穷极无聊的举动是注定要失败的。华北党政军各首长正在号召人民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敢于冒险的匪军。”而“穷极无聊”四字又是后加上去的。《百年潮》文章和北京卫视《档案》专题片,对毛泽东的这篇修改手稿进行了展示。

这篇手稿的撰写者和审改人均使用的是毛笔,在此稿上也未见有毛泽东的批示。但是通过对相关史书专著和文章讲述的分析,可以推断,此稿是时任新华社总编辑和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在紧急情况下受命即时撰写,毛泽东当即作了审改,并对报纸和通讯社如何发表必定作过指示或交代。该文既非常及时地传递了我方想要告知敌方的“信息”,又起到了迅速向我方广大军民进行反偷袭备战动员的双重作用和效果。因而这条重要新闻曾被许多人误认为是毛泽东所写。

其次,许多人不知道毛泽东撰写的第二篇新闻稿《蒋傅军已进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对此,《百年潮》文章《毛泽东巧设空城计,吓退蒋傅十万兵》曾明确指出:“这篇新闻稿是人们很少知道的、且在引用中常常被漏掉”。在该文章中,展示了毛泽东亲笔撰写的这篇新闻稿手迹影印件,其原文为:“(口播)傅作义匪军郑挺锋、刘春芳、鄂友三、杜长城(爆炸队长)等部总共不过二万人,昨廿八日已窜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郑匪九十四军只来两个师,留一个师在涿县定兴线。刘、鄂等匪在郑匪背后跟进中。我保石线两侧各县高阳、安国、深泽、无极、望都、定县、新乐、正定、满城、完县、唐县、行唐、灵寿等地广大人民群众均已完成作战准备,等待着匪军到来,配合正规军大举歼敌。”

这篇新闻稿《人民日报》当年未曾刊登,是因为毛泽东对发表此文专有批示。当时毛泽东让新华社播发这篇稿件时,同时还写有一便函:“乔木:我第一次口播已见效,九十四军长郑挺锋廿七日廿一时告傅作义称:昨收听广播得知匪方对本军此次袭击石门(即石家庄)行动,似有所警惕。广播谓本军附新二军两师拟袭石门。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预有准备,袭击恐难收效等语。另件请于本日发口播,不播文字。毛泽东十月廿九日早”。

这一批示,曾被《胡乔木回忆毛泽东》、《毛泽东年谱》等许多史书和文章引用,但最后一句“另件请于本日发口播,不播文字。”却未引出。

新华社当时的广播分为三种:一种是文字广播,即文稿由电台播出之后,再见报;一种是口语广播,即文稿只由电台播出,不再见报;一种是英文广播。这篇新闻稿是毛泽东专门批示只发口播的,所以当时未见报载,也使其在以后的许多史料书籍中没有记载。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