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千里挺近大别山 直插敌人心脏
[主持人]:刘将军,抗日战争说完了,该说说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刘帅参与过很多大的战役,取得过很多大的战役的胜利,比如说淮海战役、上党战役,等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您刚才说,在之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刘帅的战略思路或者思想有没有一些变化或者发展?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刘蒙]:战略思想肯定每一战都不一样,肯定是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的。解放战争一共四年,歼灭国民党军队八百万,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肯定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的。在整个解放战争当中,第二野战军也作出他特有的贡献,这也是毫无疑问的。像主持人讲到的,有上党、淮河、渡江战役,还有解放西南,这都是相当大的战役。应该说上党是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每个战役都可以讲的很长,我主要讲挺进大别山,还有稍微讲一点渡江和解放西南。
[刘蒙]:我曾经采访过国民党当时的作战厅厅长,他也是四川人,他给我讲了一句话,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说我研究了一辈子作战,后来在军事学院工作也研究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他认为最突出、最应该可以讲的就是“挺进大别山”。他说一般战争发展,基本上是四个阶段:敌人的全面进攻、然后敌人的力量消耗一部分之后变成了敌人的重点进攻、然后是战略相持、然后是战略反攻。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刘蒙]:但是,当解放战争中间,国民党刚刚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毛主席会让一个大兵团插到敌人的心脏里去作战。这个时候,我父亲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这篇文章里,对毛主席战略思想的体会是这样,他说:东逼南京、西迫武汉、南扼长江、俯瞰中原,必然造成国民党大部队的退缩,造成反攻的局面。所以主席在父亲走的时候有三点估计:第一是进去可能就被消灭了,第二是可能站不住脚被打出来了,第三是对战略全局起到一定作用。
[刘蒙]:父亲带着这样大的一个兵团,在一个大兵团的无后方供给的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都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大的部队,没有后方供给线,让他自己找装备、找弹药,自己找服装、找吃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由于我们的军队是扎根老百姓的,才能创造这样的历史奇迹。遇到了很多风险,我就不讲了,当时造成国民党前线抽回来60多个旅进剿大别山,带来了战争的转折点。当我父亲出了大别山之后,主席跟他讲,你做到了第四种估计,是我没有想到的,就是起到了战略转折作用。
[刘蒙]:这个之后,中央为了更加好地指挥中原,争夺中原的作战,就是后来有名的淮海战役。1948年6月,两个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合并指挥,成立了中原大军区,当时我父亲任中原大军区司令,小平同志任政委,陈毅任副司令,为整个淮海战场、中原战场的布势奠定了基础,而且打了淮海战争第一阶段,后续又成立了前委等等,淮海战役完成了。
[刘蒙]:淮海战役完成之后,接着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真正的“百万雄师渡大江”,就是主席这首诗,这是非常大规模的战争,中国五千年历史这是唯一的一次。当时我父亲1949年1月27日从成立渡江司令部的讲话,到他真正发起渡江战役的4月21日,差不多是三个月的时间。所以,有很多人问到,有名的西柏坡会议,说七届二会全会为什么父亲没有参加,也没有镜头,实际上是主席让他在前线准备渡江作战。所以当时渡江总司令不下面指挥二野、三野、四野,三个野战军的联合战役,当时渡江战役非常成功,据说15分钟、20分钟就宣布渡江了。
[主持人]:那时候还是靠人。
[刘蒙]:一百公里同时渡江,气势恢弘,真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之后,又解放西南,敌人一共96万。谁都知道,蜀地嘛,是易守难攻的地方,但是解放西南也是非常快,一个半月就到达了重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原来是川军之路军总指挥,川军国民革命15军军长,而且当过熊克武的东线总指挥,实际上很多人是起义投降的,是他早年的部署,起义投降了。你刚才讲到的,我父亲和小平同志有着很好的合作,一共13年,就是从1938年,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到50年代这一段,是在我党历史上很成功的合作。
[主持人]:这两个人的合作是亲密无间,我们从很多历史材料包括影视作品,那时候说刘邓好象是一个人。刚才刘蒙将军介绍完南昌起义之前,包括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我们大致梳理了一下刘老元帅的丰功伟绩,虽然时间有限,但是从一个个事迹串起来,还可以管中窥豹,我们的网友还是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位革命的先烈,老前辈带给中国整个革命发展进程是多么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