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访谈实录】刘伯承之子刘蒙少将、党史专家薛庆超访谈

 
2012年12月18日13: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刘伯承擅长外语  最早将“黑猩猩战”译为“游击战”

[主持人]:说到在我军将领之中,刘伯承元帅其实是学习非常刻苦,他从小就崇尚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包括我们都看到很多资料,说他经常在领兵打仗的时候还是放不下书,刘蒙将军,你们从小是不是也受到刘老元帅这样的教导,就是一定要把学习看得非常重?能不能讲一讲刘老元帅平时读书的爱好?

[刘蒙]:没错,父亲最大的爱好,他自己讲就是读书。我从他的生活习惯讲起吧,他一直到七十多岁了,那时候我在家,我看见早上他很早就起床,大概五点钟就起床了,起床之后他要做三件事,一是要打一套拳,他自己编的拳,根据他年轻时习武编的一套拳。第二他要朗读外文,他本人的俄文和英文都很好。第三件是他写字。这三件事做完的情况下他才开始吃饭,现在很少有人看到七十多岁的老人早上起来读外文写字,可以看得出他对学习的热爱和刻苦。

[刘蒙]:另外,他留下了390万字的军事著作,同时还有190万字的翻译作品,这恐怕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在战争年代,毫无疑问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打仗,炮火响了,你不能坐在那儿当翻译。我曾在总参二部做过一段翻译工作,那有一书架的词典可查,有一书架的参考书,明亮的灯光,暖和的屋子。可是在战争年代,是油灯、没几本字典,竟然能翻190万字的翻译作品,非常感人。有很多词可能人们都不熟悉,是他首翻的。

[刘蒙]:比如大家常用的游击战,从外文翻过来,最早是“黑猩猩战”,可是中国人都看不懂。我父亲根据游击战的定义,高机动性的作战和突然的进攻,他把两个词合起来,又根据《史记?李广传》中的一句话“李广擅游击”,他认为游击两个字可以用,所以定义为“游击战”。他的翻译不仅把意思翻译得很好,也同时尊崇中国古代的文化,他是非常爱读书学习的人。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到了很多刘伯承元帅在战争年代的一些大的战役、和平年代的生活习惯,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刘伯承元帅在那个时候确实是非同凡响,在那样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是让我们全国人民提起还会为之心里一动的这样一个人,在这里非常感谢刘蒙将军和薛庆超老师在这儿跟我们一起回忆刘伯承元帅。

[主持人]:就像刚才刘蒙将军说的一样,你父亲那样的生活习惯,现在很多七十多岁的老人已经很难做到那样了,早上起来打拳、念书。但是现在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人,早上起来可能就是刷微博、查微信,我们年轻一代确实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希望这个节目能够被更多的网友看到,让他们也能够领略到我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做人做事的品格。

[主持人]:今天再次感谢刘蒙将军,感谢薛庆超老师。谢谢。

[刘蒙]:谢谢大家,再见。

[薛庆超]:谢谢大家,再见。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红色访谈
· 刘伯承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