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访东北抗联95岁老战士张玉君:赤诚情怀 无悔人生

文/李建勋
2013年02月05日16: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34年3月,张玉君参加游击队当战士。不久游击队队长张宝山叛变,带走了几名队员,给抗日力量造成不小的损失。4月初,地方党组织朴凤南派张继明、佟双庆去勃利县茄子河取枪,交到了新任游击队队长朱守一手中,并于同年5月27日参加了哈达河暴动。附近勃利、杨木岗、密山的山林队共1 000多人联合起来攻打哈达河守备队的日军和伪军。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在强大的火力攻击下,敌人退缩到大地主张老四的张家大院内负隅顽抗。战斗中,朝鲜族战士金长哲连续打倒了3个日本鬼子,队长朱守一兴奋地站了起来为之叫好,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当场牺牲。

朱守一牺牲后,上级又派来张奎任游击队长,经过一年多的斗争,队伍不断壮大。先后瓦解了伪军骑兵第四旅机枪连,处决了大地主张老四,为朱守一烈士报了仇,击溃了锅盔山的日军,还经历了智取沈家大院失利的教训。

1935年6月,密山县抗日游击队正式编入东北抗联第四军第二团,张玉君成为时任二团团长张奎的警卫员。

在此后多年抗日斗争中,张玉君由一名普通的儿童团员、地下交通员,逐渐成长一名坚强的抗日联军战士,经历过大小数百次战役。为军部送密信、护送抗联将士、处决叛徒、巧降伪军、智夺日军给养等,都留下了他瘦小却机敏矫健的身影。在东北一带,抗联四军同二军、三军、五军、六军、七军、八军协同作战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支部队在军长李延禄的带领下,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拖住了日军进一步进占我内陆的脚步。

1938年春,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卓绝的境地。面对日寇更加疯狂的“大扫荡”,抗联四军在军长李延平(李延禄的弟弟)的带领下,开始了悲壮的西征之路。

出山后,抗联第四军第二团主要在富锦、宝清一带活动。部队采取了保存实力、袭扰敌人的策略,不断消耗日寇的实力和精力。

1938年5月初,西征部队到达勃利,住在一个叫“偏脸子”的地方。1935年第二团团长杨太和就牺牲在这里。在偏脸子与卧凤河交界的地方,西征部队被伪军十九团800多人跟上了。此时,西征部队不到300人,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抗联将士沉着应战,迅速阻击来犯之敌。

时任第三连二排排长的张玉君带领全排战士与100多敌人展开了激战。正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团里及时调来机枪班增援。这时,一颗流弹飞来,击中了张玉君斜挎在身上的子弹袋。子弹袋子断了,子弹在他的胸前爆炸。他浑身一震,匣子枪从手中甩出老远,鲜血顺着炸烂的衣服淌了出来,但张玉君却丝毫不为所动。三班长武成文说:“排长,你挂彩了。”

“我挂什么彩?”

武成文说:“你身子右边出血了。”

“别虚唬,我枪呢?”

“枪让我捡起来了!”

战斗持续到天黑。我方负伤三四人,牺牲七八位同志。而敌军死伤30多人。

西征部队转战到五常县,敌人的“围剿”更加疯狂,部队同敌人展开了“拉锯战”,指战员的鞋都跑烂了。从1938年初到9月间,共打了48次仗。原在牡丹江出发时的一千多人,西征途中时有伤亡,到五常时还有五六百人。此时部队已被打散,军长李延平所带的一部分队伍只剩不到30人。

(责编:孙琳、董宇)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