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下旬,部队驻扎在冲河河西,张玉君同军部人员住在一起。极度的疲倦使他倒头便睡。半夜,一股敌人又摸了上来,形成了三面包围,只在西南留下一道豁口,抗联战士在李军长的带领下冲出去一部分,而张玉君和剩下的八九名战士因猝不及防被敌人俘虏。当晚被送到冲河街警察大队。押了三天又被送到五常监狱戴上了手铐脚镣。在这里张玉君看到了四师师长、团长,还有四名女战士。在五常监禁不到一个月又转到哈尔滨马家沟。一个月后,日寇把他们押解到鞍山做苦工,干了两年,张玉君趁机逃出来回到了老家宽甸。日本鬼子投降后,才回到现在住的鸡东县新华乡长山村。几十年来默默地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从事着农业生产劳动,他常常抚摸着胸部的伤口,独自沉浸在那抗日烽火的硝烟中……
谈到现在的生活状况,老人家动情地说:“过去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都不在了,我有幸能够活到现在,赶上了好年代呀!同过去所吃的苦,受的罪相比,还有我患难的战友相比,我知足啊!”
听了老人深情的讲诉,我们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敬佩;看到老人坚毅的目光,我们似乎领略了这其中的不屈和坚毅!
是啊!我们的民族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和这些看似普通、平凡却又伟大的爱国志士,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我们国家不断走向复兴之路的今天,缅怀老一代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对国家的发展、全民族素质的提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我们党史研究工作的一项最根本的任务。道路决定命运。正如总书记习近平所说的“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作者单位:中共鸡西市委党史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