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毛泽东的三篇口头讲话是怎样成为经典文献的

○陈 晋
2013年02月06日13: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最后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有七千多人参加,讨论主题渐次变化,最后才集中到分析和总结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开始,毛泽东主要是听取会议讨论情况,看材料,引导会议进程。直到近20天后的1月30日,才发表大会讲话,讲了6个问题,突出强调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讲话的酝酿思考过程,和上两篇讲话大同小异,这里只说说他讲完话后是怎样修改的。这次修改特点是:毛泽东本人、“秀才”班子和其他政治家“三管齐下”。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去了外地。离京前他要田家英整理一下他的这个讲话。2月下旬,田家英带着整理稿到杭州。毛泽东看后不太满意,让人把原始讲话的录音记录从北京送来,他花了一天工夫改出一稿,请田家英“看一遍,看还有什么错误没有”。从这时起到3月20日,毛泽东先后改了7遍。但他仍然不放心,又把改稿分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伯达等人,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陈伯达收到稿子后,专门约请胡绳、吴冷西、邓力群等几位“秀才”读改一遍。毛泽东看后认为“修改得好”,又送请刘少奇和邓小平看过后,于4月10日作为内部文件印发各地。

以上修改只是暂告一段落。4年后的1966年2月初,毛泽东在武汉又把这篇讲话稿找出来,请王任重修改。王任重改后送给毛泽东时,提议扩大范围再次印发。毛泽东看后觉得“修改是好的”,但仍然不放心,又请彭真和在京中央政治局常委商量,会同康生、陆定一、陈伯达等人“修改一遍”。毛泽东还说:“看来此问题很大,真要实现民主集中制,是要经过认真的教育、试点和推广,并且经过长期反复进行,才能实现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56—57页。) 2月9日,毛泽东在武汉对康生、田家英等人说:修改了多次,请大家在此再读一遍,看还有什么要修改的,然后发给党内讨论之后,再公开发表。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彭真在武汉同康生、陆定一、王任重、田家英、吴冷西、胡绳、许立群等,一起读改。彭真建议加上“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纠正错误”这样一句,并说“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时常说的话”。2月12日,毛泽东看了彭真主持改的稿子,批示印发县团级以上干部。

一篇讲话,事隔四年,两番集中修改,两次作为内部文件印发,实属罕见。第二次印发后,刘少奇和邓小平提出公开发表,毛泽东没有同意,理由是刚刚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一定有许多新的经验可以对这篇讲演加以修改,那时再议是否发表不迟”(《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页。)。这体现出毛泽东根据实践发展来修改文稿的审慎态度,也表明他的思路兴奋点已发生变化。因此,这篇讲话直到1978年7月1日,才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陈晋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