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事求是,内容中肯有理
不管运用多少修辞手法,采用何种表达方式,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仍然在于自然真实。刘少奇在天津能够很好地处理劳资矛盾,归根结底在于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人、资本家实事求是的真诚言语表达。对于天津刚刚接收,暂时还没有条件改善工人生活的情况,刘少奇在4月24日天津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目前是军事时期,经济困难,提高工人生活水准暂时还不可能,但将来一定能提高,共产党也一定帮助提高。今天不可能提高,有的要暂时忍耐痛苦,应向工人说明,请他们原谅。将来按照生产发展情况可以逐渐提高。”〔8〕刘少奇的这番话是建立在当时政府困难、工作尚未完善的事实基础上,在于指明现状,要求干部对工人群众采取真诚、务实的工作态度,引导工人面对现实,从根本上纠正工人中存在的“左”的倾向。在与工人沟通中,刘少奇除引导工人正确地与资本家进行斗争外,他还指出:“今天我肯定地向你们说:工人们一定要改正这些过‘左’的、不合理的错误,如不这样,一定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就是工厂关门、倒闭、生产降低、工人失业……”〔9〕使工人明白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在对资本家的讲话中,刘少奇提出应承认有些工人的“要求过高”,使得资本家们“很难办”,但这是“部分的,不全面的”。并且,工人们的斗争,大多是因为资产阶级存在对工人的欺压行为。他实事求是地指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今天不可能根本解决,“只能设法缓和一下”〔10〕。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必然在新民主主义阶段长期存在。资本家应本着“劳资互利”的政策,尊重工人,适当提高工人待遇,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从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刘少奇的讲话求真务实,中肯有理,始终以天津城市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中心,既顾及到工人们目前的生活状况和情绪,又考虑到资本家为谋求发展的实际情况。他的讲话实事求是、诚恳有理、让人信服,即使在今天看来,我们也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并为如何进行有效的言语沟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逻辑缜密,分析深刻透彻
语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就使得语言的内容分析深刻透彻,也使听者易于接受和理解。刘少奇的语言逻辑缜密,层层递进,是交际语言学的典范。以其4月24日《在天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为例,刘少奇以6个设问句贯穿全部讲话,自问自答,体现出他对天津市应以何种路线发展城市生产、如何处理劳资关系、如何进行城市工作这些关系的有力把握。这6个设问句是:“管好天津、改造天津用什么办法呢?我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已有决议,就是必须诚心诚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11〕首先提出总的路线、办法。第二,“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跟我们合作的自由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干什么?就是要和帝国主义、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恢复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12〕。由第一个设问引出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注意和资本家合作,第二个设问则是说明了为什么要依靠资本家。第三,“今天的重点是联合还是斗争呢?今天的重点是联合自由资产阶级,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斗争上”〔13〕。这个设问则是紧跟第二个设问如何和资本家进行合作而来的,提出以“联合”为重点的合作策略,同时为下面讲话中指出如何把握联合和斗争的关系做出铺垫。第四,紧承第二个设问中提到的发展生产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如何做呢?毛泽东主席要我们从四面八方努力,四面八方照顾到,以实现发展生产的目标” 〔14〕。这里,刘少奇引用毛泽东的话提出“四面八方”政策,进一步深入分析天津生产的恢复为什么要遵循这一原则。在提出这一政策的基础上,刘少奇具体论述了天津城市工作应如何开展,也就是最后一个设问:“今后天津市的工作如何做?我们要进行以下的工作。”〔15〕至此,这次讲话的主要脉络一一呈现,刘少奇的讲话可谓步步紧扣,从提出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分析透彻。承接第六个设问句,刘少奇提出从四个方面开展天津的城市工作,并且在第四点中提出八个小点,使用这样层级制的语言逻辑,使得文章更具条理性,也突出了每段讲话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