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石仲泉:谈把握好党史研究的几个关系

2013年02月25日08:25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创新与“异端”的关系

“异端”与创新不仅不是绝对对立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就是说,一些在传统观念被认为是“异端”的东西,其实是适应历史发展的一种创新。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评价《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指出:这个文件很好,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这里不仅充分肯定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而且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创新与“异端”问题。这实际上是对科学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不仅在自然科学史上,就是在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也有这种情况。

不少最初被认为是“异端”的思想理论和创造发明,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伟大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打远处说,马克思主义最初被认为是“异端”,共产主义制度被认为是“幽灵”,中国共产党被认为是“洪水猛兽”,等等。再看近几十年来,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包产到户最初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认为是“砍旗”,搞市场经济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可见,“异端”与创新不仅不是绝对对立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就是说,一些被传统观念认为是“异端”的东西,其实是适应历史发展的一种创新。许多创新在最初往往被认为是“异端”,它被承认是创新要经历一番曲折和挫折。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真理被接受、被认同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被认为是“异端”的东西都是创新。这就要对“异端”做具体分析。有的属于创新,有的则是真正的异端邪说。怎么辨别?标准还是历史实践和科学实践。只有实践才是辨别创新真理还是异端邪说的唯一标准。党史研究要有创新: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多少年来,一些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或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或者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或是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从这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二是要有理论勇气。提出新观点,最初很可能被视为“异端”。如果是偏离了历史真实和马克思主义真谛的所谓“创新”,无疑应当放弃,服从真理。如果经过多方论证确实是符合历史真实和马克思主义真谛的新观点,那就应当坚持,即使被认为是“异端”,也应据理抗争。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这就要以马克思那句名言来自勉: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研究党史也要有这种大无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可能做出重大创新,为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责编:常雪梅、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