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利亚案件的审理揭开了斯大林大恐怖的一角,接着在苏共中央委员会、党的检查委员会和总检查机关的直接领导下,又建立了几个特别委员会,具体负责调查斯大林时期的其他一些案件,其中包括对基洛夫被暗杀和奥尔忠尼启则自杀的事件进行了复查,同时也复查了1936~1938年间的审讯案件。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使赫鲁晓夫感到震惊,认为只有把斯大林的错误和罪行曝光,给予清算,才能从根本上恢复苏联共产党正义的光辉和崇高的权威,继续把苏共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前进;同时,也只有打中了斯大林的这一要害,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斯大林的权威,从而为自己的政治前程扫除一个大障碍。在斯大林的有生之年,赫鲁晓夫及其同事只不过是斯大林的政治佣人,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意识到他决不能再扮演这个角色了。通过深思熟虑、反复扫描透视之后,赫鲁晓夫看清了这段政治历史进程的轨迹:谁带头批判斯大林,谁就能争取党心、民心而成为主宰克里姆林宫最有地位和权威的领袖。
但是,斯大林的巨大的影响和威慑力仍然使他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其中最大的阻力当然来自苏共中央主席团。首先是马林科夫,他在大清洗的时候负责中央的组织工作,掌管着所有的人事档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凡是斯大林把马林科夫派去进行整顿的地方,就有成百上千的人被清洗、被治罪。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资历最深,对于斯大林的所作所为不但知情,而且也参与了其中的许多事。米高扬与斯大林交往甚密,许多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已被一个个抓了起来。显然,要批判斯大林,火也要烧到他们身上。此外,他的行动能否被中央委员、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接受,他能否获准站上批判斯大林的讲台,这样做后果如何,都是未知数。赫鲁晓夫发现,他正在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又同时站在走向地狱的门口。这是一场胜与败、生与死的殊死搏斗。然而被千千万万的冤魂所鞭策,被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所驱使,赫鲁晓夫毅然拿出个人生命做赌注,闯进了这片无人敢越的雷区。
赫鲁晓夫报告的基本材料,主要是由波斯别洛夫提供的。他是几个特别委员会对有关案件进行复查所得材料的谋篡者。波斯别洛夫是苏共主要理论家之一,在1940~1949年间,曾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真理报》的编辑,1949~1952年间,任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院院长。从组织程序来说,波斯别洛夫承担这一工作还是由苏共中央决定的,但他的具体工作却都是在赫鲁晓夫的授意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然,赫鲁晓夫对他隐瞒了真正的意图,而以认清贝利亚案件的名义向他下达指示。尽管如此,波斯别洛夫表现极佳。饶有意味的是,他曾参加过《斯大林传略》的编写工作,该书是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代表作。而如今,这位理论家又在为批判斯大林准备炮弹……
2月24日下午,二十大已宣布闭幕,但在赫鲁晓夫的安排下,大会又通知代表们还要举行一次会议。通知于2月24日午夜11时30分发出,已经离去的代表又急如星火地被召回到克里姆林宫,前来出席“已经闭幕”的代表大会。按照大会主席团的专门决定,这是一次秘密会议,任何一个外国共产党的代表团都没有被邀请出席,并专门为与会者印发了特别通行证。大约有100名已恢复政治名誉的党员干部和已获释的前党的积极分子应邀列席了“秘密会议”,是赫鲁晓夫亲自审查和批准了这个特别与会者的名单。令人奇怪的是,尽管赫鲁晓夫的讲话是代表中央委员会的,但是主席团并没有讨论过他的讲话文本。
2月25日上午,实际上是24日午夜,“秘密会议”在克里姆林宫大厅里举行。赫鲁晓夫亲自主持,并从午夜起开始了他的长达四个小时的报告。
当赫鲁晓夫在讲台上打开他的报告文稿时,苏联的历史翻过了斯大林的一页,赫鲁晓夫时代开始了。
在“秘密会议”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俗称《秘密报告》。
《报告》首先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厌恶的一节——《个人迷信的言论和行动》为整个报告“奠基”,接着引用被称为“列宁遗嘱”的文件谈到列宁死前对斯大林的评价。这份文件在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公开发到代表手中。他还第一次向大会报告了两个文件:一是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写给当时的政治局委员加米涅夫的信,一是列宁写给斯大林的信。列宁在他的这封信中认为斯大林尖刻地辱骂他的夫人就是反对他本人,因此要求斯大林“要么收回自己的话并且道歉,要么我们的关系就此中断”。
赫鲁晓夫披露这些在斯大林在世时被严密封锁的绝密文件,显然是要首先剥去斯大林是列宁的学生、战友和合法继承人的神圣外衣。
赫鲁晓夫在《报告》中宣布:中央委员会在掌握了证明党的干部横遭迫害的大量材料后,成立了一个由中央主席团领导的委员会。该委员会受命调查对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进行大规模迫害的原因。这个调查委员会研究了内务人民委员部档案中的大量卷宗和重要材料,证明过去曾使许多无辜者丧失性命,他们受到控告后忍受不了非人的折磨而给自己扣上了各种各样名目古怪不可思议的罪名。经查明,“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有98人,即占70%的人(主要在1937~1938年)被逮捕和遭枪决”。赫鲁晓夫讲到这里,会场发生了愤怒的骚动。
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拥有表决权的代表中80%是革命前或内战时期入党的。就出身而言,工人占拥有表决权的代表的60%。赫鲁晓夫反问:十七大党代会的组织情况,怎么会把大多数是党的敌人的人选入中央委员会?无论如何,这也是不能令人相信的。十七大党代会的代表大多数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在有表决权和发言权的1966名代表中,因被控犯有反革命罪行而被捕的有1108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赫鲁晓夫愤怒地说道:“这是多么荒谬和有悖理智!”
接下来,赫鲁晓夫以真实而令人激愤的例证,历数当时肃反部门以卑劣的手段捏造罪名的多起事件。他所列举的被害者多是全党知名的人物,并为二十大多数代表所崇敬。
首先他举出基洛夫被暗杀的事件。大规模的迫害就是以此为借口并从此开始的。1934年12月1日晚,在斯大林的授权下,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秘书叶努基泽签署了以下命令:
“一、对于因策划恐怖行动而起诉的案件,审理机关应急速加以处理。
二、命令各司法机关不得以考虑到有减免的可能性而阻止属于这一范围罪犯死刑的执行,这是因为考虑到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不可能接受这一上诉书。
三、命令内务人民委员部各机关对上述范围的罪犯要在判处以后立即执行。”
命令下达两天以后才由政治局讨论并自然得到批准。这些指令构成了大规模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据。在大批伪造的审讯案件中,被告们被指控犯有“策划”恐怖行动罪,尽管他们声明他们是被迫招了假供,并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但按照以上命令,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赫鲁晓夫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基洛夫案件的诸多疑团,并据此分析判断:“是为了掩盖能够追查到谋杀组织者的一切痕迹。”他向与会代表暗示,尼古拉耶夫只是暗杀基洛夫的直接杀手,那么背后的指使者是谁呢?是斯大林!是他蓄谋暗杀了对他的地位构成重大威胁的对手,再把罪责扣在他所认为的敌人身上,从而开始了一场空前的迫害运动。
赫鲁晓夫还举例说明了对艾赫的审讯案是斯大林破坏法制的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