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方中秉性雪中梅

祝芸生 林 雍
2013年03月01日15:36   来源:江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B 有这样一位作者

“寻访父亲的战斗足迹,我走遍万水千山。追寻父亲的精神足迹,我写下千言万语。”

“也许,今生注定要与那片红色的土地、红色的故事结缘。” 魂牵红土地,随着时光之弧而翩跹。

1977年,母亲缪敏病逝后,定居南昌的方梅成了方家与家乡父老联系的桥梁。每次赣东北苏区的老同志来到南昌,都会到方梅家坐一坐。在许多无意的接触交谈中,她对父亲的事迹有了更具体更生动的了解。

此时,一个声音开始萦绕在耳边,应该为父亲著书立传,让他的精神得到传扬,让他的事迹成为有据可查的历史。

下决心四处寻访,执笔为父亲立传的那一刻,方梅并没有意识到这枝笔一握竟是半生的沧桑,从迈出的第一步起,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的万水千山。

理想的太阳一旦升起,便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为更多了解真实的父亲,为写作积累更详实丰富的材料,方梅决定只要父亲去过的地方,她都要亲身去寻访,只要有父亲史料的地方,她都要去查询摘抄。

一次,方梅在九江开会,会议结束后,为了搜集资料,她立刻从九江坐火车到德安县,晚上2点多钟才到站。为了省钱,她一直呆在候车室里,早上6点才去敲当事人的家门。

一次,方梅到上海查找资料。住了几天后,不觉间竟然发现身上的钱用光了。当方梅愁眉不展时,正好遇到一位女青年,她是河南一家杂志的编辑。当得知方梅的真实状况后,她非常钦佩,一方面指导方梅怎么写传记,一方面替方梅把住宿费给付了。

还有一次,方梅在调查中了解到,父亲曾经率部队在浙江开化山区驻扎了一个多月。为追寻父亲的战斗足迹,方梅来到了开化县。那是一片高耸入云的深山,道路崎岖,陡峭难行。有人劝她山太高了,就不要去了,但当时年过半百的方梅执意要登山,“不亲身体验,怎能理解当时的艰苦环境和父亲当时的心情?”

结果她花了大半天时间,爬到山顶,不仅崴了脚,还磨出几个大的淤血泡,下山后,浑身疼痛,几天下不了床。

……

为了获得父亲在监狱中那段生活的真实素材,方梅凭借自己单位的一纸证明,背着行李一趟趟出远门,自费寻访当年的见证人。北京、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各地都留下了她踏访的足迹。

从来女人做事难,九分苦来一分甜。

寻访的艰辛还在其次,写作的痛苦更让方梅备尝艰辛。只读过5年书的方梅不知该如何下笔,为了写好自己的父亲,她耗尽了心血。

为弥补写作水平的先天不足,她从最简单的几句话的广告、一页纸的传单开始学起,揣摩几十个字的文章怎样行文。她还坚持读报、写日记、看小说、听广播剧。然后自己学着反复地去写一个个的故事,一段段情节,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几十年来,方梅始终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写作文稿,连续伏案工作十几个小时,由于长期握笔写作,她的右手食指已经变形弯曲。慢慢的,她终于可以把心里散乱的那些情节连贯在一起写下来了……

方梅对自己的写作近乎苛刻,常常是写了撕,撕了写,一个段落反复修改二三十遍是常事。她一边采访,一边写作,当天的采访内容,晚上一定要整理出来,觉得哪里有疑点,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跑到人家那里核对。家里所有可以利用的纸张、本子都写满了字。想到一件什么事,她就立刻记下来,时间长了,抽屉中都是满满的文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99年,40多万字的《方志敏全传》出版,2006年,20多万字的《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出版,新书《方志敏和缪敏的生死抉择》书稿也正在写作中。

饱蘸碧血深情的几本书付梓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审阅《方志敏全传》书稿之后,评价说:“该书观点正确,史实可靠,对方志敏伟大形象的刻画比较真实、生动,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书。”

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给方梅的信中写道:“你克服了重重困难,长期坚持收集资料,刻苦写作,终于完成了巨著《全传》,这对中共党史、军史、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精神可嘉,祝贺你,并向你学习!”

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阅完《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书稿后认为,方梅同志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和晚辈对长辈的亲情,概述了她父亲方志敏伟大而光荣的一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可读性强、感染力强。

听到了吗?

长眠于地下的赣东北的革命先烈们,这是你们的后人为你们铸下的不朽丰碑。

看到了吗?

一种奋斗不息的血液在流淌,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传承。

方志敏烈士如果九泉有知,也定会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责编: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