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图书连载>>李瑞环《看法与说法》

李瑞环《看法与说法》:居者有其屋。这是领导者应该下力量研究解决的

2013年03月27日09: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返回>>>李瑞环《看法与说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我们搞改革,任何时候都要讲两个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在城市,由于一些企业亏损严重、停产半停产,许多职工长期不能按时领到工资,加上物价上涨,他们的生活已经相当困难,有的甚至连吃饭都发生问题。

我们的许多工作,能做到99%就算很不错了,唯独吃饭必须100%,有1%的人没饭吃都不行。必须看到,虽然这部分人相对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并不小。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而已。我们讲为人民办实事,首先应当想到最困难的这部分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职工,他们过去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他们来讲,干活给钱,看病给报销,退休了给养老金,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他们的应得利益。现在他们的生活困难是经济转轨造成的,并非他们不努力劳动,党和政府理应予以特别的关注和照顾。我们搞改革,任何时候都要讲两个理:一个理是讲市场经济、成本核算、优化组合、按劳分配等,另一个理是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宗旨。这后一个理是我们作为执政党的带根本性的大道理。如果这么多群众的困难长期解决不了,如果对他们的疾苦不闻不问,我们就够不上叫共产党,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自身存在的历史理由。各级政府要为生活困难的职工群众提供切实的帮助,不要等到节日,也不要等到一些问题酿成事端,而要经常性地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谈心服务。我们目前经济上固然有许多困难,但是就国家整体实力和各级政府所掌握的物质基础来说,保证他们吃饱肚子、穿上衣服,总还是有办法的。

《在辽宁考察工作期间的谈话要点》(1995年4月10—16日)

有关社会主义的一些根本问题在改革中要引起特别重视。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这里有几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值得重视。比如,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决不能变成仆人,但事实是,在若干改革、若干企事业单位中,群众地位越来越低,发言权越来越少了。再比如,我们主张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但现实情况是,富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富,而一般群众的生活提高较慢,甚至下降。照此下去,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是共同贫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可能出现两极分化,而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再比如,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为本体的,人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应该由社会负责,我们一直把看病、上学、住房、工作由国家负责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加以宣扬,而实际上,在原有体制下国家负责,就是企事业单位负责。放开搞活之后,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一旦搞得不好甚至垮掉,那里的职工由谁负责呢?再比如,过去讲调动积极性包括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思想政治工作、领导骨干带头作用,也包括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等,这些都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特征和政治优势;现在讲调动积极性,更多的是讲物质利益,对于被称为社会主义优势的那几条讲得越来越少,做得就更少。照此发展下去,人们的思想、社会风气、干部队伍、领导作风会不会发生问题?

《在天津市调查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7年6月11日)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群众问题、社会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物价问题实质上是个政治问题,说是政治问题,首先是个群众问题。现在物价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说“举国上下都谈物价”可能有些夸大,但群众的意见的确是很多,现在人们把所有不满的事、不好的事都和物价连在一起,天津流传的“火车亲嘴儿,飞机打滚儿,轮船沉底儿,物价没准儿”就是一例。就目前来讲,物价问题已不简单是价格的涨落、调哪种物价的问题,它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群众的利益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群众问题、社会问题,就是政治问题。这次物价调整关系着党与群众的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关系着群众情绪顺不顺,积极性高不高;关系着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和支持;关系着改革前途、四化大业。因此,我们必须把价格、工资问题放到全局的位置上,从政治的角度上进行研究。就物价论物价是看不清、说不清、处理不好的。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会议上的发言提纲》(1988年8月17日)

城乡改革涉及一系列政策问题,核心是价格问题。

城乡改革涉及一系列政策问题,核心是价格问题,因为它关系着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和城乡之间的利益,在研究价格问题时,要力争做到:

一要保护生产者利益。城市改革要保持物价的稳定,但也要防止把农副产品价格统得过死,压得过低。否则,就会使农民感到无利可图,无钱可赚,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妨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头来会给城市供应带来困难。

二要保护消费者利益。农村改革要放开搞活,但农副产品价格也不能毫无节制,提得过高。否则,就会超过城镇人民的承受能力,造成市场萎缩,到头来会影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要通过正确的方法,使生产者不少得,消费者不多花,使市场稳定、丰富,而不能只靠财政补贴。在物价改革出台以来,我市城市居民每人每月补贴七元五角,每年达两亿多元,原来对农村和商业的补贴也基本没减,国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如再增加过多的补贴,国家财力就负担不起。尤其是我市实行财政包干以后,地方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同时,物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财政的暗补改为明补,如果增加了明补,又不减少暗补,这就走了回头路,失去了改革的意义。

《在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6年2月1日)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