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否矛盾?

罗平汉  周 震
2013年04月10日10: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一点评论

笔者认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问题,应该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历史地、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来看待和研究。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二者毕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回答不同时代课题、解决不同历史任务而形成的各自成体系的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作出了明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这两处论述,实际上再明确不过地指明了二者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并没有彻底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走出来,很难说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外,毛泽东思想有其丰富内容,大体说来,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如果将毛泽东思想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其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显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能包含的。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分别归纳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显然更加合适些。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包含毛泽东思想,但不能由此割裂二者关系,将之对立起来,甚至相互否定,特别是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是其道路、理论体系还是制度,都不能说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探索毫无历史关联。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内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基本确立。又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毛泽东就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并为此作了许多探索。应当说,毛泽东确实想走出一条不同于苏联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这两处论述,给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与改革开放后的历史的关系指明了正确方向。

〔作者罗平汉,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周震,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北京 100091〕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