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热心教育的“国产五金大王”

金宝山
2013年04月18日09:5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五金”起步 发了洋财

叶澄衷听从哈利的劝告,下功夫苦读英语。他随身携带一本用宁波方言注音的英语注释,一有空闲便拿出来练习。天天和外国船员打交道,也成为他练习口语的好机会,他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他开始试着和船上的水手们做生意,用食物、淡水和他们交换船上的五金,再加上从洋行经理手中低价买进的一些五金件,叶澄衷在码头边上摆起了一个五金小摊。

就是这样一个机遇,被叶澄衷抓住了。他离开了小舢舨,转而操着带有宁波口音的英语和外国的水手、商人做起了五金生意。在上海这个冒险家乐园里,叶澄衷的小铺子仍然只是茫茫商海中的小舢舨,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1862年,同治元年,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叶澄衷想把自己的五金生意做大,正愁缺乏资金时,又一次遇见了哈利。了解情况后,哈利给他提供了一笔无息借款。叶澄衷拿着这笔借款,在虹口的百老汇(今大名路)上,开了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资经营的五金商号——老“顺记”,专门售卖五金零件、废旧铜铁以及洋货杂物。后来又在北京路上开出了新“顺记”,由此他的五金生意越做越大。

随着顺记五金的发展,叶澄衷稳扎稳打,不仅在上海又开了新顺记,还在湖北汉口等地增开了18家分号。“五金大王”的名气渐渐响亮起来,黄浦江边摇舢舨的“穷小子”成为了上海的大老板。

五金商品品种繁多、规格复杂。各店铺经营的品种又各有重点,不可能配备齐全。面对客户开出的一揽子要求,一家五金店铺该如何应付呢?叶澄衷又以自己的厚道和实力,主导确立了同业拆借,这一创新手法甚至沿用至今。

同业拆借,造福了整个行业。叶澄衷的老顺记都是低价拆借给别家,而不向别人拆借。这样的“五金大王”让同行们心服口服,也为他日后成为商界领袖创造了条件。

(责编:杨丽娜、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