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要写“铁块”新闻
新闻要写实、文字要精炼,这是彭真对新闻报道的文风要求。他在同《北京日报》记者谈话时曾指出,不少新闻报道,描写很多很长,其实里面空洞得很,像一堆棉花似的,乍一看,一大堆,好像份量很重,两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一斤铁块,体积比一斤棉花小多了,它是实的,挤不出什么空气和水分来。新闻记者“要写铁块式的短新闻,反对啰里啰嗦、空空洞洞的棉花式的长新闻。要学习毛主席写的文章和新闻,内容丰富、文字精炼,很有份量”。1952年10月,在《北京日报》创刊之初,彭真曾就记者队伍经验少、写文章太长召开专题会议。会上,他向报社提出,“要登短文章,不要又臭又长的文章,文变短了,不好编排,可以搞单元。每一个单元有群众意见、有批评、有表扬、有过程、有中心,也就生动活泼了”。他要求每一项报道都要有特点,“不要老是共同纲领式的文章和标题,老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八股调。要创造,永世不创造就永世没有生命”。
“铁块”文章胜过“棉花团”式的长篇大论,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关键是如何才能写出“铁块”文章?彭真认为,前提是要做好调查研究。在同《北京日报》记者谈话时,他曾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如何做调查研究。他说,老鹰不是瞎撞乱碰就能把地上的小鸡抓住的,而是先在空中盘旋飞翔,看准了,就“唰”地飞下来,抓起小鸡。老鹰盘旋飞翔,是在做调查研究,看准目标,一下抓住。它不抓老母鸡,它知道老母鸡抓不住也背不动。新闻记者“要学老鹰抓小鸡,先做好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发现典型事情和问题,就要深入下去,抓住不放,直到采写成功。要抓具体问题,不要抓那些大而无当的问题”。
除此之外,新闻的写作方法、文字技巧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彭真认为,新闻写作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写的看起来很活泼、很长,其实里面空洞得很,一般新同志差不多都停留在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内容不空洞了,可是有啥说啥,把所有材料都堆了上去,弄得啰啰嗦嗦,没人爱看,做过一个时期新闻工作的同志就在这一阶段;第三阶段,目的性强,一篇新闻能解决一个问题。本来大家对这件事不明白,看了新闻以后,真解决了思想问题。这就要善于分析问题、处理材料,勇于舍弃不必要的材料,一切都围绕着所要写的目的。这样,新闻的目的性强了,思想性也就强了,这是新闻工作者应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