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两次“汪辜会谈”始末

洪梦
2013年04月27日08: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相逢一笑泯恩仇

1992年1月8日,海协会向海基会发出了第一份邀请函。意即邀请对方派员访问大陆,就联系合作事宜交换意见。海基会不久便复函“愿于双方便利之时机专程拜访”。

不过,首次“汪辜会谈”未能在当年举行。最重要的原因是,双方尚缺乏会谈的基础,即对“一中”(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为此,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以民间机构的形式就两岸事务性商谈如何表述“一中”原则进行讨论。

商谈并非一帆风顺。直到11月16日,双方才达成口头表述“一中”原则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这便是“九二共识”的达成,以后成为两岸正式对话与谈判的基础。海基会前副董事长焦仁和回忆说:“虽然没有白纸黑字,但等于双方都同意了这一共识,这才有了后来的汪辜会谈。”

到1993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已经进行17次函电往来以及预备会议磋商,决定于当年4月27日在新加坡举行负责人会谈。但是,两岸开创新的交流局面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这从当时双方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可以看出来。

新加坡方面在海皇大厦选择了一间有两个门的会议室进行会谈。为了体现两岸的“平等”,汪道涵和辜振甫各由一个门进场,双方没有主宾之分。新加坡还特别安排双方分别乘坐两部电梯。而双方签订的协议书有繁、简体字两个版本,落款有“日”无“年”,以尊重两岸纪年方式的不同。

4月27日早上,新加坡方面安排汪道涵和辜振甫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在海皇大厦26层的一个房间。有趣的是,两位老人不仅在两岸政治舞台上角色近似,而且在年龄、阅历、爱好等方面也有许多近似之处。两人年龄相差两岁,都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此外他们还都是京剧票友。

意味深长的是,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其话题竟是从中国的国粹京戏谈起。其实,二人在会谈之前并不相识。会谈前一周,汪道涵托人带信给辜振甫,信中说“没想到两人都喜欢京剧演员李宝春”,并附上一张李宝春演出《打金砖》的照片,注明“他旁边站的人就是我”。辜振甫看信后乐得合不拢嘴,直说汪道涵“很幽默”。

眼下,两位老先生终于见面了,仿佛久别的老友重逢,十分相熟。相谈十几分钟后,新加坡方面请双方下楼到4层的谈判会场。

因为两老已经在上面握过手,因此进入谈判会场后,他们在谈判桌前落座,准备开始会谈。但记者们希望他们先握手照相。汪道涵高兴地站起来将手伸向对面的辜振甫。

两位老先生隔着长方形会议桌相视而笑,相互伸出手终于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40多年来的首次握手。那种经过战乱后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握手言欢的场面,让人有一种“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围在四周的记者们兴奋了,他们使劲地拍个不停。两位老先生就面向不同的方向握了四次手。汪道涵还开玩笑地说“我们当演员了”。自此,汪、辜二老开创了两会商谈必先握手之风。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