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两次“汪辜会谈”始末

洪梦
2013年04月27日08: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两次“汪辜会谈”始末

1949年以来,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绝,两岸民间交往衍生出的诸多棘手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化解恩怨,达成共融,两岸涌现出一批怀有家国情怀、报国理想的有识之士,为国家统一、同胞福祉而努力奔走。其中,20年前两位老者汪道涵与辜振甫的握手便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弦。

神秘客人来访

1990年4月,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接待了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客人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的弟子张尚德教授。张尚德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禅门宗师,此行有意在内地委托一家印刷厂印制禅学研究书籍,并进行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同时,他更是带了巨额投资意向而来,欲寻与上海市主要领导会面的机会。几经周折,他终于与年高德劭,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汪道涵联系上。

4月26日上午9时,张尚德在华侨饭店9楼松鹤厅作了一天的报告。下午4点半,在报告会接近尾声时,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丁祯彦接到消息,汪道涵到临会场了。

华侨饭店即刻安排工作人员用最短的时间将大宴会厅隔出一间小会客厅,并将汪道涵、冯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尚德引入会客厅……此刻,一位儒宦(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在回忆录中对汪老的尊称)、一位哲人和一位禅师开始了两岸历史性的对话。三位先生的对话主旨从佛学、禅宗、投资中国传统文化、天地、祖宗孙中山、博爱、天下为公制度、主义、信仰和解、家和、国兴渐渐地进入了两岸关系……汪道涵谈得兴趣盎然,原打算一个小时的会见又延续了半个小时。最后,他风趣地笑吟了一首客家民谣赠张尚德的秘书(吴秘书祖籍系广东梅县客家人):“临别赠送酒一杯,望君早日衣锦归;路边花儿切莫采,家中还有一枝梅。”

这次上海会面之后,两岸加快了民间交往的步伐。

1990年11月21日,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

出任海基会首任董事长的是国民党中常委、台水泥业巨富辜振甫。辜振甫成长于中华文化孕育下的家庭,是唱着京戏、吟着《论语》长大的。因此,他的“一个中国”之报国情结从年轻时建立,之后日甚。

在海基会成立一年后,1991年12月16日,大陆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汪道涵被选为海协会首任会长。

汪、辜两位老人,当年都已年过七旬,他们不但有非凡的历史背景,而且还与两岸高层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特殊职业身份绝不仅仅限于海基会董事长和海协会会长的民间头衔,“他们几乎分别代表了国共两党的意愿”。

至此,两岸翻开了历史新篇,“两会”成立后,充分发挥了沟通化解的桥梁作用。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