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瑞环的率领下,从1982年起至1988年间,天津市委、市政府共为天津人民办了110件实事。用不到1年的时间,拆除了遍布全市的10万多户临建棚,8年建起了相当两个多旧天津的住房;用1年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计划3年完成的引滦入津工程;用10个月的时间,在繁华的市区建成了中环线;用1年的时间,建成了外环线;用2年时间实现了民用气化;用1年5个月时间完成了铁路枢纽改造工程;用几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南市食品街、旅馆街、古文化街、服装展销中心等。
为人民办实事体现在个体上,要扶危济困。上世纪80年代初,李瑞环发现大批回城的大龄青年没有对象,许多双职工家庭没有人照管小孩。他要求市妇联“筑巢引凤”,为大龄青年排忧解难,为双职工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当时也有人认为这是芝麻小事。李瑞环得知后,在市妇联召开的动员大会上严肃指出:“什么叫大事,什么叫小事,大事和小事是相对的,在你们看来是小事,在他们那里就是大事,你们不关心他们的小事,他们怎么能关心你的大事哩!”此后,天津市妇联经过几年努力,使绝大多数青年组成了家庭。为了解决小孩照管问题,李瑞环倡导有条件的家庭请保姆带孩子,没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把家里的父母接来照顾孩子。双职工家庭也解除了后顾之忧。
扶危济困不仅需要付出细心、耐心,在更多的时候需要慷慨解囊。2012年2月,武汉理工大学贫困大学生刘普林利用休息时间帮环卫工母亲扫大街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李瑞环非常感动,当即决定资助3万元人民币,用于其完成学业。
像这样捐助困难大学生的事,李瑞环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他先后拿出个人稿费、奖金及收入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匿名资助了天津市19所高校中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48名贫困大学生。2004年,他亲手创办了桑梓助学基金会,对品学兼优的特困大学生实施助学。2006年,李瑞环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三年内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2009年,他还将自己珍藏30年的吴冠中先生画作《北国风光》的拍卖款2700万元全部捐出。
这些年来,李瑞环累计助学捐赠3183.3万元。李瑞环曾立下遗嘱,转交中共天津市委原书记张立昌。遗嘱说,他对天津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身后的事要委托天津办理,他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孩子们都不继承,全家商量好了,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
受到李瑞环捐助的贫困学子,把对李瑞环的感恩之情化为刻苦学习的报国之志并学有所成。南开大学王志国同学来信说:“我感谢党,感谢帮助过我和充满爱心的人,更感谢李瑞环爷爷创办了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桑梓助学基金会,成就了我的大学梦。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生活,我会在大学校园里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德岭同学给李瑞环写信说:“今天,11月23日,是西方传统的感恩节,我情不自禁地提笔写信给您,因为我有太多的话想在今天这特殊的日子向您述说,我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您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我,而且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生活、学习乃至工作……我将沿着我所挚爱的医学之路继续走下去。”
李瑞环以实际行动,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共产党人的丰碑。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