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1958—1959年毛泽东纠“左”的努力

(北京)张素华

2013年05月08日08: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二、从北京会议到中共八届七中全会,面对农民瞒产私分以及市场紧张等情况,毛泽东开始调整人民公社内部的所有制问题,并继续调低各项生产指标。

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认为两个界限划清了,钢的指标也调低了,即使出现副食品、日用百货、原材料等不足的现象,也无关大局。所以在1959 年1 月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即北京会议上,毛泽东说,郑州会议以后就压缩空气,现在根本上要鼓气,定下来的指标并不十分吓人,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在这样一种思想状态下,当他收到广东方面反映瞒产的报告后,第一反应是:副食品、日用百货等不足,与农民瞒产私分有关。但当他静下心来,尤其通过在河北、山东、河南的调查,很快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意识到农民拼命瞒产是怕共产,怕外调,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所有制问题。

在毛泽东看来,农村人民公社一成立,不应该马上就变成完全的公社所有制。“对穷队富队、穷村富村采取拉平的办法是没有理由的,是掠夺,是抢劫”。他认为,公社内由队的小集体所有制到社的大集体所有制,需要一个过程,六中全会的决议写明了两个过渡所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但是没有写明公社的集体所有制也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缺点。这也是引起广大农民坚决抵抗的根本原因。但当时有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渐渐地,如何解决农民瞒产私分、缓和同农民紧张关系的方案在毛泽东的脑子里清晰起来。

这个方案是: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在现阶段应当是以生产队(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的所有制为基础,即部分的社所有、基本的队所有,而不是公社所有制。为了迅速纠正这一问题,他决定将原来准备于1959 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会议,提前于2 月底开始在郑州召开,史称第二次郑州会议。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