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人看到,我们走过了什么样的路
事实上,《邓小平时代》虽然在中国和国际上收获赞誉无数,但也给傅高义带来了许多批评,比如批评他过分赞美邓小平。傅高义在海口的读者见面会上对此回应道:“我个人不同意这个看法,我认为写的是事实。”
傅高义说:“一个学者的责任,是让读者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所以我在书里面尽量让读者了解邓小平行动的背景,在当时的情况如何如何,让读者知道他怎么做。但是,并不表示我完全同意他的做法是最好的选择。很多人对邓小平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客观的基础在书里面可以找到。即使是批评者,也可以从书里找到可以利用的客观材料。”
许多批评者其实忘记了,傅高义不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或外交作家,他的本职是一位社会学家,他的著作内容都是社会学研究。哪怕这本书在中国卖了80万册,但他的本意没有改变。
“我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卖书。”傅高义在解释他在中国各地宣传的动机时说:“写这本书是为了让美国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因为很多美国人都没有意识到中国太重要了。”“如果中国读者能够读这本书,帮助他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那将是我的荣幸。”
实际上,傅高义已经将该书中文简体版的版税收入捐献给了美国的大学。对于一位83岁德高望重的哈佛学者来说,用自己退休后的时间完成的这部学术著作,让如此之多不同背景的人关注、阅读和争论,就已经是一种褒奖。
傅高义反复强调,他所揭示的,是一种历史进程的背景,是尽量原汁原味的历史材料。让普通人也能看到,我们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以及为什么这样走。
因此,本报对傅高义的独家专访,也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他的话语中,找到所需要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