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一生坚信共产党的爱国民主人士冷遹

王荣
2013年05月15日13: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教育救国、实业救国

1917年,冷遹与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在职教社中,他积极进行乡村改进试验,兴办教育事业。创办了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黄墟国立小学、黄墟园艺学校,接办镇江市丁卯农村小学,参与并支持筹办私立京江中学,开办民众夜校和家庭识字班等。1921年起,冷遹创办了江北盐垦公司、永安蚕种场、益民蚕种场等企业,组建了福华丝绸公司,恢复了嘉兴丝织厂等。1928年春,冷遹代表地方人士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建立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试验区在村政、规划、农业、教育、卫生、经济、水利建设等方面作了很多造福桑梓、繁荣农村的工作。冷遹在试验区成立大会上充满激情地说:“农村破产即国家破产,农村复兴即国家复兴。……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黄墟的村容村貌就一定会漂亮起来,大家的日子一定会富起来。”

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将冷遹寻求的“救国安民”的理想践踏得支离破碎。镇江沦陷,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夭折了,创办的学校被迫停课停办(如京江中学迁校上海并停课)。当冷遹闻悉日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蚕丝业的情况时,曾愤慨而又辛酸地说:“国家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坎坷艰辛地开创一点实业,虽然也能对国家有所裨益,但终于是徒劳的。”

3.抗日救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冷遹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中去。1937年8月,冷遹与陆小波、严惠宇在镇江发誓保持民族气节,坚持抗战到底。1938年7月入蜀,任国民参政员。1939年1月,与张澜、黄炎培等人联合发表宣言,声讨汪精卫叛国投敌罪行。期间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等常来往来,共商时局。冷遹由衷拥护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为协调国共关系作了大量的工作。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支持林伯渠代表中共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呼吁团结抗日。嗣后,多次发表声明,要求国民党与各党派合作,挽救危局,并与中共方面接触更加频繁。

4.民主建国

抗战胜利后,基于对当时局势的认识判断和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影响,民族工商业代表人士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成立了民主建国会,冷遹当选五人常务监事之一。《民主建国会章程》和《民主建国会成立宣言》确立了民建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体现了当时民族工商界和知识界对和平统一、民主建国的期望。

然而,国民党制造了“沧白堂事件”、“较场口事件”、“下关事件”,对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进行了抓捕和杀害,冷遹等民主人士从血的教训中逐渐觉醒过来,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人民、反动独裁的真实面目,当国共之间的“第三方政治力量”、走“中间路线”的“民主建国”之路是不现实更是行不通的。正如冷遹先生的挚友黄炎培先生在1947年发出的感慨:“今后只有一件大事,我们应该依靠中共,并与中共取得联系。”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