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冷遹延安之行,对中国的前途有了深刻和崭新的认识,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并逐步在政治思想上实现了“升华”和“蜕变”。民建响应中共“五一口号”, 冷遹参加人民政协会议,出席开国大典,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挚友。
1.延安之行
1945年7月1日,冷遹与黄炎培等6位参政员访问延安。冷遹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区的成就,接触和认识了大部分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并与毛泽东多次面谈。毛泽东赠送冷遹延安毛毯一条。
这次延安之行,使冷遹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鼓舞了他追求真理的勇气,成为他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945年7月14日,冷遹和黄炎培、江恒源联名发表“关于不参加国民大会问题讨论的书面声明”,强烈反对国民党不顾各方面的意见,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并坚决拒绝出席参政会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讨论,以支持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10月,冷遹回到镇江。冷遹利用他身为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的合法身份,继续从事爱国民主运动,支持和掩护镇江地区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斗争。
2.参加人民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主建国会于1948年5月23日通过“赞成中共五一口号,筹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的决议。这个决议标志着民建的政治立场、政治纲领的转折。它实际上宣布了民建放弃了最初成立时“不右倾,不左袒”的中间路线,在国共两党之间的激烈斗争中,最终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团结合作的立场。1949年,民建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与召开。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包括民建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一起,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新纪元。
1949年9月,冷遹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以民主建国会代表身份参加会议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到车站迎接他。冷遹被安排在观礼台就座,临到大典即将开始,周恩来总理特派王艮仲邀请冷遹先生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冷遹亲眼目睹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诞生了,作为一个经历了长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见证人,他更加坚信一个真理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句话也成为他与友人、与家人谈论的中心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