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如何研究陈云对外开放思想

朱佳木
2013年05月27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 研究陈云对外开放思想,

要注重研究形成的背景和特点

陈云从陕甘宁边区到东北解放区,再到新中国成立,在党中央领导集体中长期分管财经工作,加上他一贯倡导和身体力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因此,他的主要精力从来是放在观察和解决每个时期经济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那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有可能成为倾向性的问题上。正是这个背景,决定了他的对外开放思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务实性和稳妥性。比如,当人们不大注意对外开放,甚至有人反对对外开放的时候,他会比较多地强调要打破框框、解放思想,提倡研究世界经济,大胆进行对外经济交流;但当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对外开放的意义,对外开放已经不再成为问题,甚至有人忽略对外开放中出现的负面影响时,他往往会比较多地强调要头脑清醒、处事谨慎,提醒人们注意对外开放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不了解他的思想的这个背景和特点,就可能认为他在对外开放问题上不积极、不热情,思想偏于保守;或者总想在他的讲话中找出强调对外开放的言论,以为只有这些才是他的对外开放思想。所以,研究陈云对外开放思想,首先要了解陈云的经历,了解他的思想特点,了解他的言论的具体背景,把他的思想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他对外开放思想的精髓。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由于当时没有经验,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仇视态度和封锁政策,所以我们提出向苏联学习的号召。起初,陈云针对党内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足的情况,较多地强调要老老实实地学,虚心听取苏联专家的意见。但当全国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后,他又强调学习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不能照搬照套。比如,他主持的1954年新币发行工作,就和苏联的做法很不一样。毛泽东曾经讲过,苏联关于“财经方面有些建议,陈云不学”(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74页。)。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内出现天灾人祸,粮食供应紧张,需要进口一些粮食。但是,一来“大跃进”时期搞浮夸,对外宣布我国粮食过关了;二来我们同西方尚处于冷战状态,宣传“不吃嗟来之食”、“吃进口粮是修正主义”。因此,那时提出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是一个敏感问题,是要冒政治风险的。此前,陈云因为反“反冒进”,已经被划入“右倾保守”一边,在政治上受到冷遇。然而,他不计个人荣辱,于1960年底,通过粮食部向中央提出进口粮食的建议。粮食部很快给分管财贸工作的副总理李先念写报告,李先念又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写信,提议进口12亿斤粮食。周恩来批示照办,毛泽东批示进口20亿斤更好。于是,陈云同周恩来商量,确定从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75亿斤。1961年8月,陈云又经当面请示,使毛泽东同意了他从法国转口购买美国小麦的建议。结果,从1961至1965年,平均每年进口了100多亿斤,为缓解粮食困难、保证市场稳定、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陈云鉴于农村粮食征购的压力太大,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强调要进口粮食,而且主张尽可能多进口一些。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他尚未恢复中央领导职务,却在小组发言中提出今后三五年内,每年进口2000万吨粮食(合400亿斤)的大胆建议。这个建议的实施,对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市场的初步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需要硬通货,这就涉及向西方国家出口的问题。为此,陈云十分关心外贸工作。他主张,要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胜利,必须使商品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要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要有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要树立良好信用和信誉。他还指出,外贸要算大账,也要算小账,不能只想大进大出,该大则大,该小则小,打掉“官商”习气。

“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要陈云协助他抓外贸工作。那时,“左”的指导思想占上风,把利用资本主义信贷、“三来一补”、进口国外先进设备等等,统统说成是违背自力更生方针,大批所谓“洋奴哲学”;有人还把外贸中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易所说成是参与资本家的投机买卖,把出口工艺品采用中国古代和西方历史文化题材说成是宣扬“四旧”和“封资修”。面对这种“左”的思潮,陈云指出,现在外贸已由过去75%面向苏东,变为75%面向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必须研究资本主义;不要把自力更生与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资本主义的交易所有两重性,我们应当利用;“三来一补”的实质是利用国内丰富的劳动力,为国家创汇;进口设备附带进口零配件是为了减少损失,不是“洋奴”;出口工艺品是做生意,要适应客户需要,这与宣传什么无关。

粉碎“四人帮”后,国内“左”的思潮受到批判,但经济上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洋跃进”,造成盲目同国外签约,急于进口设备和借贷的状况。对此,陈云反过来强调,对外债要分析,同时要考虑国内的配套能力和偿还能力。他指出,借外债是打破闭关自守以后的新形势,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是一项重要政策措施,谁也不反对借外债,但自1970年以来的基本建设战线已经太长,需要调整,如果继续靠贷款上新项目,势必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剧经济比例的失调。他提醒大家,国际市场现在是买方市场,只要国际关系不发生大变化,这种有利条件不会失掉;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对他们不要太天真,要在欢迎中有警惕。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云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